(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7日訊(記者 劉瀟瀟 李冬陽) 人工智能(AI)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利用人工智能發展精準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創新引擎,如果把類似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應用到農業生產全鏈條,會產生怎樣的效果?6月26日,一畝田在京發布國內首款基于大模型技術的農業AI對話機器人“小田”。一畝田CTO胡嵩以“AI助力鄉村振興”為題講解了小田如何助力農業生產。
圖為發布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李冬陽/攝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胡嵩表示,一畝田基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平臺全品類農產品(000061)的行業知識圖譜及產銷大數據體系,結合AI大模型技術的科技趨勢,推出“小田”對話機器人,致力于以科技服務鄉村振興,推動鄉村高素質新農人培養及產業現代化發展。
一畝田CTO胡嵩在發布會現場以“AI助力鄉村振興”為題演講 中國經濟網李冬陽/攝
“綜合來說,信息鴻溝依然是農民致富、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胡嵩表示,對從業者來說,“種什么品種能賺錢”“出現病蟲害怎么辦”“產品行情怎么樣”“什么渠道能賣高價”等,始終是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需要面臨的問題。“各種垂直信息分散在不同地方,搜索門檻高且缺少專業度,而App分類導航略顯復雜,對農民來說不夠友好。”胡嵩認為,傳統解決方案難以系統解決這些難題。
面對上述痛點,胡嵩表示,“小田”對話機器人融合了一畝田平臺所覆蓋全國2800多個縣的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及多個農業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覆蓋新品種新技術、農業技術、供需行情、產銷智能匹配等多個模塊,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涉及從生產、流通、采購等全鏈條多個場景,幫助農民解決種什么、怎么種、如何賣等問題。
一個提問,就可以實時獲取農業領域專業的內容。胡嵩現場演示了多個農業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如“土豆出現爛根怎么辦”“河南夏邑縣的西瓜行情怎么樣”“適合華南地區春秋播種的鮮食玉米新品種”“幫我找一個廣東荔枝的供應商”等,“小田”均給出了相應回答。胡嵩表示,“小田”具有低門檻、專業化、實時性的特點,任何一個新農人,只要會操作智能手機,便可通過“小田”,以AI打開更廣闊的產業空間。
發布會現場,“農業AI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啟動,致力于從生產、服務、流通、采購、科研等全產業鏈角度共建農業AI新生態。胡嵩表示,“未來一畝田將與更多產業鏈生態伙伴進行合作,聯合科研院所、農資農機廠商、農技專家等行業伙伴,融合更加豐富的行業內容,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AI服務。”
(責任編輯:周文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