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市場 2020 年經歷了高速增長,但同時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F在,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正將目光瞄準海外,開始向歐洲擴張。
最近幾年,中國政府開始放松對外資全資擁有本土汽車生產的限制。但從十多年前起,政府就開始花費巨額資金幫助開發電動汽車。這幫助中國本土企業在生產電池動力汽車方面獲得了優勢,他們現在的目標是向海外擴張。
美國投行高盛 (Goldman Sachs) 分析師預測,四年后,盡管中國依然會是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政府的新政策意味著,電動汽車在歐洲和美國汽車銷售中所占的份額將高于中國。
蔚來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入歐洲市場。蔚來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表示,該公司預計將在一個月內正式宣布其海外擴張計劃。盡管他沒有透露具體國家的名字,但表示在歐洲之后,蔚來也打算進入美國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 2020 年前 11 個月共出口了 6.35 萬輛電池驅動的純電動汽車。雖然沙特和埃及是去年中國電動汽車的首選目的地,但對英國、比利時和德國的出口也有了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在美國上市的小鵬已經在挪威試水,這家初創企業去年 12 月在挪威交付了 100 輛 G3 電動 SUV。
小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說,今年晚些時候,小鵬計劃在北歐銷售其 P7 電動轎車,并希望獲得客戶反饋。他正在招聘新員工,并計劃在該地區成立子公司,然后再考慮進入西歐和東歐市場。
咨詢和市場研究公司 Sino Auto Insights 創始人涂樂表示:“現在大多數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都有全球擴張計劃,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由于許多地區缺少可行的電動汽車產品,隨著這些公司追逐增長和價值,并發現新機遇,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
涂樂認為,如果對歐洲當地市場進行足夠多的研究,有些中國公司可能會在那里取得成功。
然而,即使中國向歐洲出口電動汽車的數量有所增長,但其仍只占市場的一小部分。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在歐盟乘用車進口中所占比例不到 2%,8.65 億歐元(合 67.5 億元人民幣)的進口額標志著同比增長 79%。
相比之下,歐盟汽車制造商 2018 年在中國生產了近 600 萬輛乘用車,占中國汽車總產量的近四分之一。
國內競爭加劇
中國初創企業的海外投資正值國內市場競爭升溫之際。蔚來秦力洪表示,蘋果和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在進入該行業,這給電動汽車制造商帶來了激烈的競爭。
與此同時,特斯拉繼續引領著市場,并正在提高國產汽車產量。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 Model 3 是 2020 年中國最暢銷的電動汽車。
該協會表示,除了兩款迷你電動汽車,第二款最暢銷的電動汽車是廣汽埃安 AION S。蔚來更昂貴的一款車型排在第九位,而小鵬沒有任何車型進入前十名。
隨著汽車業進一步向電動化過渡,傳統的美國和德國汽車公司也正在制定自己的電動汽車戰略,其中許多公司計劃首先在中國市場推出電動車型。
例如,通用汽車旗下的凱迪拉克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電動汽車 Lyriq,該公司表示,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在中國接受預訂。福特也利用此次展會發布了其本土版本的野馬 Mach-e,以及一款主要由中國開發的 Evos SUV,這款車將只在中國上市。
大眾汽車在上海展示了第三款面向中國的電動汽車 ID.6。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其在歐洲銷售的汽車中,至少有 70% 是電動汽車。在北美和中國銷售的汽車中,至少有 50% 是純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