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眾召開了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會上 CEO 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 表示大眾可能需要通過裁員等手段來進一步削減成本以獲得更高的競爭力。
作為傳統車企中的王牌選手,大眾近些年來卻在電氣化轉型的道路上顯得有些后勁不足;而特斯拉等電動汽車企業則大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
今年第三季度大眾汽車營收 569.3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4248 億元),同比下降 4.1%;而特斯拉達到了 137.57 億美元(約合 879.56 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創下特斯拉季度凈利潤的史上最高紀錄。雖然特斯拉總營收不及大眾,但不久前特斯拉卻以超過萬億美元的市值躍居全球車企市值首位。
迪斯在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在生產力、速度和精益管理方面樹立了標桿,而大眾的目標就是加快趕上特斯拉的步伐。在頻頻喊出超越特斯拉的口號之后,大眾能否擺脫轉型焦慮?
一、或將裁員 3 萬名 與特斯拉柏林工廠對標
本月初,迪斯曾對媒體表示,為了能夠在電氣化轉型的過程中提高競爭力和削減成本,大眾很有可能會陷入不得不裁掉 3 萬名員工的境地。
除了裁員以削減成本之外,大眾還計劃擴大其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的產能以加快電動化轉型步伐。實際上,大眾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也在和特斯拉的柏林工廠在暗暗較勁。
據悉,特斯拉計劃在其柏林的新工廠每年生產多達 500000 輛汽車,并招募了約 12000 名員工。而大眾在沃爾夫斯堡工廠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廠,擁有 2 萬多名員工,過去 10 年平均每年生產約 78 萬輛汽車。大眾汽車近期向外界表示,特斯拉等德國汽車市場新進競爭者確實促使了大眾汽車加快對其沃爾夫斯堡工廠轉型為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
二、或面臨史上最低產量 旗艦電車 2026 年生產
據悉,截至目前大眾的沃爾夫斯堡工廠并未開始生產電動汽車,而且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它今年還可能面臨歷史最低產量的窘境。
大眾汽車本周表示,將削減沃爾夫斯堡工廠 10 月前兩周的工作時間,并將只運行一條裝配線,生產高爾夫、途安、途觀等車型。
大眾汽車也有推出旗艦電動汽車 Trinity 的計劃,但直到 2026 年才會在沃爾夫斯堡工廠開始生產,與特斯拉和一眾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相比,腳步顯然太慢。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第二個海外工廠柏林工廠已經進入到了量產的前夜,特斯拉還特地舉辦了公眾開放日活動,全面展示了柏林工廠的最新進展和黑科技產品。
在開放日上,特斯拉方面稱該工廠的目標是每 45 秒生產一輛 Model Y 的車身。隨后,馬斯克本人也稱柏林工廠按照該速度全天候運行的話,大約每周可生產 1 萬輛,每年最多可以生產 52 萬輛汽車。
特斯拉在第三季度的財報中表示,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獲得柏林超級工廠生產的最終的許可。
結語:大眾電氣化步伐加快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大眾表示要向特斯拉看齊了。去年,大眾 CEO 迪斯就曾在大眾全球董事會上表示,大眾汽車正加快從傳統汽車制造商轉型為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商。作為全球車企中的當紅炸子雞,特斯拉在汽車四化的進程中遠遠把許多同行甩在了身后。
從大眾頻頻喊話特斯拉的舉動中,可以看到大眾電氣化的藍圖正在逐漸鋪開;而汽車四化的賽道上也將會涌入越來越多的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