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現代農業示范區,微風拂過,谷子田里蕩起陣陣漣漪。這里種植的一款名為“羊肥小米”的谷子正在扎根生長,綻放出蓬勃生機。
武鄉現代農業示范區地處北緯37度生物生長黃金線,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屬于黃土丘陵地帶,由于氣候干旱少雨,旱地面積大,適宜種植谷子等旱作雜糧。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礎,農業發展提質增速離不開科學支撐。近年來,在省校合作推動下,山西農業大學谷子研究所所長郭二虎、副研究員范惠萍相繼來到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通過取樣品、做試驗、噴藥劑等方式對作物進行研究。通過開展科學分析,精準指導,嚴格規范種植標準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了農業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轉化,實現了當地規范種植、科學種植,提升了產品品質。
據了解,近年來武鄉現代農業示范區堅持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抓手,積極發揮大數據作用,通過“數字賦農”,使大數據融入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各方面,加快構建標準、政策、技術、主體培育等方面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支撐體系,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下一步,武鄉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將積極與山西農業大學谷子研究所合作,共同打造1100畝有機旱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科研對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驅動作用,以1100畝科研示范基地為核心,將示范片輻射拓展到5000畝以上;力爭建設成為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生產基地。(滕繼濮 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