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蘿卜特別適合煨湯,“秘密武器”助提前上市
青山“蘿卜村”一年一個樣
早春時節,青山區八吉府街道崇陽村,成片的蘿卜大棚里,隨處可見農戶們忙碌的身影。剛采摘的蘿卜上還沾著些許泥土,就被裝入籮筐放在路邊,等待著菜販子來收。“我們村是武漢市優質蘿卜生產基地。”村支書錢民祥介紹,崇陽村蘿卜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每畝可年產3萬多斤優質白蘿卜,2021年,全村靠賣蘿卜賣出1200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蘿卜村”。
■ 引進優質品種,蘿卜成村里支柱產業
崇陽村位于青山區北部,毗鄰長江,地形低洼,屬長江沖積地帶。“崇陽村特別的地理條件,使得這里的土質與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特殊的砂質土壤透氣保水,特別適合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錢民祥說。
以前,村里種蘿卜的人并不多,更多人選擇種植四季豆、黃瓜、辣椒、豆角等蔬菜。“因為當時村里種的白蘿卜是崇陽村的本土品種,個頭小,水分少,通常只能用來腌咸菜,種了根本不賺錢。后來,在相關政府部門和農業專家的幫助下,村里引進了武蔬白雪、特新白玉春、特新春白王等優質蘿卜品種,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設施栽培的比例和水平,村子里的白蘿卜產量逐年提高,蘿卜種植逐漸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錢民祥介紹說。
蘿卜品質好了,農民種植熱情高了,蘿卜的銷售卻遇到了問題。村民李自春回憶說,當時,他和老伴每次都要將采收好的蘿卜裝筐打包好,再自己開車拉到八吉府街道杜家井集市上去賣,“年齡大了,靠自己單打獨斗地銷售,很是辛苦”。
針對村民蘿卜銷售難的情況,錢民祥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區里很看好我們村里的蘿卜種植產業,積極向社會宣傳我們村的蘿卜。現在,每天有大大小小的菜販和企業來村里進行蘿卜收購,解決了村民銷售難的問題,村民種植蘿卜也更有干勁了”。
2020年疫情期間,崇陽村作為青山區的蔬菜保供村,為青山區的居民提供保供蔬菜。“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整個青山區的居民都吃到了產自我們村的蔬菜。”錢民祥自豪地說。
■ “秘密武器”助蘿卜提前上市
在蔬菜大棚里,村里的種植大戶馮勇拿著兩個剛采摘的白蘿卜向長江日報記者展示道:“崇陽村產的白蘿卜不僅個頭大,而且水分足,吃起來口感脆甜,特別適合煨湯。”59歲的馮勇目前種植了8畝地的蔬菜,“以前村里沒人會想到種蘿卜能‘種’成大產業。后來村里第一批新品種蘿卜豐收,蘿卜種植戶們賺到了第一桶金,讓全村人從中看到了希望”。
在蘿卜大棚里,地上鋪設著一條條線,這是崇陽村蔬菜種植的“秘密武器”。“我們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使用地熱線來輔助蔬菜種植,在地熱線上放一層土,然后撒種育苗,這樣能夠給種子帶來雙重溫暖,加快種子生長。”錢民祥說,正因如此,崇陽村的蔬菜總能比其他村早上市半個月,搶得市場先機。
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也帶動崇陽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讓更多菜販、企業到我們村進行蔬菜收購,我們對村灣道路進行固化,原來的石子路修成了水泥路。”錢民祥說。
今年66歲的李自春感慨地說:“現在村里的變化太大了,路修得越來越寬,樹種得越來越多,去年,村里還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衛生室。孩子們每年從城里回來,都感嘆村子一年一個樣,越來越美了。”
“未來,崇陽村將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提高蔬菜產量,打通銷售渠道,嘗試發展鄉村游、采摘游,并借助互聯網短視頻來宣傳崇陽村與崇陽蘿卜,讓崇陽蘿卜銷往武漢,銷向全國。”錢民祥展望道。(長江日報見習記者周嘉錫通訊員黃宇捷 易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