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資比例上升 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2021年,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中小企業遇到了運轉資金緊張、融資困難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提出九條措施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渡過難關,工信部也發布了《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幫助。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擴寬了融資渠道,直接融資更加便捷。
普華永道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A股IPO勢頭強勁,共有493只新股上市,融資金額高達5478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5%和17%,均創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和科創板共有249只新股,融資金額達3750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新股融資市場第二位,僅次于納斯達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從直接融資規模及占比來看,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11月末,企業債券、政府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三者余額合計為90.9萬億元,約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14%,較2020年末上升0.4個百分點。從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直接融資占比來看,我國企業融資結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立足中小企業 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能力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業,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相繼成功落地,新三板改革深化,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必然將給更多中小企業帶來融資機會,也進一步改善了我國現有的融資結構。截至12月31日,2021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共計達到522家,其中滬市主板87家,占比16.7%;深市主板33家,占比6.3%;科創板、創業板上市企業分別為162家和199家,占比31.0%和38.1%;北交所上市企業41家,占比7.9%
和合首創表示,國內股票市場有效地把居民儲蓄轉為投資,將資產合理配置在未來經濟發展轉型的優質企業上,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近年來和合首創積極接觸中小企業和上市公司,了解這些公司的金融需求,通過專業的金融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和上市公司進行投融資服務,并聯合產業內優秀的合作伙伴,為企業提供綜合全面的投資管理服務,從而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持續助力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放眼全球 積極布局國際金融大發展
2021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的一年,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股比和業務范圍國民待遇全面落實;滬深港通、滬倫通、ETF互通等持續拓展;公募REITs、期貨期權等產品創新開放穩步推進,對全球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提升。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已經有45家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聯博、范達等國際資管巨頭也在排隊申請公募牌照。截至目前,我國境內基金管理公司數量達137家,較去年年底擴增5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2家。
和合首創認為,眾多全球資管巨頭的進入會從管理規模、運行機制、業務類型等各方面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從而推動直接融資市場的擴大。在金融國際化的過程中,和合首創緊跟國際化發展趨勢,已正式向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遞交第1類、第4類和第9類法團牌照申請,布局國際證券交易、證券咨詢和資產管理業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增強全球化的金融服務能力,在幫助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實現多元有效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的同時,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