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近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下稱《規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信息化發展作出部署安排。
《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下,跨語言的合作交流日益頻繁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移動互聯網、云智慧、萬物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高新科技加快了語言與科技的融合進程,新興技術加持下的語言服務不再受產能限制。
在2021年7月的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上,傳神語聯創始人何恩培在發言中提到“東盟十國有九種語言,需要能夠助力溝通的基礎設施。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傳遞的是信息,用對方母語溝通,打動的是他的心靈。”
數字經濟發展,跨國合作更為頻繁,需要破除語言障礙才能促成進一步合作交流。
這一點,在國際工程、裝備制造、文化交流等眾多雙方合作領域尤為凸顯。傳神語聯基于多年資源沉淀優勢,近年來不斷向菲律賓、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等當地中資項目輸送多語優質譯員,為影視出海提供馬來語、泰語、印尼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服務。
只有通過語言相通達到互相認同,中國企業才能理解當地的監管環境,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特點的商業模式,雙方才能進一步交流文化,民意相融,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傳統翻譯行業亟待煥新,傳神語聯引領新翻譯時代加速到來
作為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關鍵領域——語言服務行業亟待重塑。全球互聯時代,信息爆炸,而人的翻譯能力僅提升了約兩倍,翻譯機構的產出能力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每天產出信息量僅不到需求的1%。
面對如此困局,新翻譯才是破局之道。所謂新翻譯,不僅要完成企業內部組織之間、職能之間的重構。更重要的,它將是完成企業組織之間的重構,完成整個商業業態的重構,真正帶來效率的突進以及場景化的實現。
傳神語聯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搭建數字化翻譯作業平臺。面向翻譯公司賦能,不僅是在技術上進行賦能,還在資源上進行賦能。對語言服務全流程進行改造升級,從智能拆分任務稿件到智能匹配分配,采用分布式在線協作模式,將整個作業流程時間縮短到幾小時就能完成一篇幾萬字稿件的翻譯工作。
從內部使用到平臺化賦能,傳神語聯正在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鏈接信息孤島進入新翻譯時代。未來將進一步履行企業使命與責任,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深入挖掘合作潛力,推動整體生態鏈的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