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見知
生活中,為何有些人總感覺對生活失去了熱情?總感覺自己很累,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而有些人身上卻具有對生活全身心熱愛的能力,為何人與人之間對生活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那應該是努力的方向錯了,該關注的重點錯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行動去付諸努力,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發現現實就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戲劇,隨時隨地都有新鮮事發生,無論何時都有你想要的精彩。唯一不同的是你是否愿意走近他?能否夠敞開心靈感受他?一,關注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不要想那么多的詩和遠方,去感受身邊眼前正在發生的事實,用一種近的思維來看事情,思考事情。而不是遙不可及的遠的思維。近的思維就是更多的關注真實的、正在身邊發生的,附近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流動的,在特定的情境里,持續不斷的發生。比如,經過每天不斷的學習,不懈的努力,最后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或者,挑戰自己的極限,完成了一個突破自我的作品,甚至定義自己的風格,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向世界展示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強大自信地去應對生活等等。又比如,在電視上看到了很漂亮的風景,我們覺得看起來很賞心悅目。但是這些畫面都不是真實的,只是制片人想讓我們看的。 你當下的體檢是遠的思維,因為這是一個很遙遠的風景,事物是僵化的,像刷小視頻,看連續劇,玩游戲等等都是在用遠的思維,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如果你去到這個景點的現場,也許細節就更多,看得更清楚,我們會看到更多更真實的東西,有一種將遠方拉到眼前的感覺,專注于當下的體檢就是一種近的思維,因為我們就在那里。而如果太多的去關注很遠的、想象中的、抽象的事情,就會限制了我們的成長。比如一些明星八卦、國際、賽事等等,這些事情是靜止的、固化的,只是充斥在我們頭腦的事物,與現實的生活毫無關系。不會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很大改變。當然,遠的思維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們可以把一些信息轉化成頭腦中的觀念和認知理念,幫助我們快速的做出決定,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二,關注現在能做的,而不是結果我們總是先判斷一個事情的結果,評價一件事情有沒有用,再決定要不要做。好像我們需要知道某種結果才能夠有所行動一樣??墒呛芏鄷r候一件事有沒有用,只有做完才知道,如果我們不能投入做事,事情通常也做不成。很多人都想看見,才能相信。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先相信,先投入,才能看見想要看見的結果。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只是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專注于當下能做的事情上,至于做這個事情能不能帶來你想要的結果,這不是你能控制的。如果我們一定要在頭腦中臆想出行動的結果,反而會影響行動力。高大爺在《意志力紅利:讓你說到做到的底層邏輯》寫道:“自媒體從業者普遍焦慮,就是因為錯誤地過度關注結果,即漲粉、增加流量,他們要做的正確的事應該是學習、閱讀、思考、實踐、寫文章……做好這些事情,關注量自然會增加?!彼晕覀儜摳嗟年P注,我現在能做什么?我是不是愿意去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行動。也許結果會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我們也將會獲得更多的可能性。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他想要成為作家,為了自己的寫作事業,每天堅持寫寫十頁稿紙,每頁400字,一天四千字,幾十年如一日,創作從未間斷。或許每天的小堅持,在短期內看不到太收獲,但做著做著,有一天回過頭來,我們會發現,結果已然在身邊了。因此,我們不要去想未來太過巨大的任務,而是專注于眼前能做的愿意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都說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莫問前程,只顧風雨兼程,你想要的結果總有一天會到來。#為河南發聲##原創首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