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反腐風暴持續發酵,廣受詬病的醫藥“帶金銷售”也被推至輿論風口,部分銷售費用偏高的醫藥公司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壓力。
(資料圖片)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指出,要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隨后,海南、北京、廣東等多個省市的衛健委都發布了關于醫藥領域整治工作的文件,大批學術會議也隨之被叫停。據統計,8月以來,至少有10個學術會議宣布延期,涉及多省市醫學會,也包括中華醫學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14個部門曾聯合印發了《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
《工作要點》從健全完善新時代糾風工作體系、整治行業重點領域的不正之風問題、強化醫保基金監督管理、深入治理醫療領域亂象、切實推進工作取得實效等五方面提出13條要求。
隨著醫藥行業反腐的持續深入,醫院院長頓時成了“高危”職業。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6日,今年全國已經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銷售費用高企形成的藥價高企頑疾或是醫藥反腐的一個重要導火索。2018年國家醫保局就提到,通過集采“擠掉藥品銷售費用、改變“帶金銷售”模式,凈化醫務人員行醫環境,促進合理用藥”。
據財聯社統計發現,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銷售費用超過10億元的上市醫藥公司有89家,銷售費用超過50億元的公司有10家,他們分別是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制藥、恒瑞醫藥、華東醫藥、百濟神州、白云山、國藥一致、大參林、華潤三九。
這其中又以上海醫藥的銷售費用最高,這家公司2022年的銷售費用高達140余億元。
消息面上,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 GMV計,2022年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為1802億元,2027年將達人民幣35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4.7%,對整體院外醫藥流通市場的滲透率預計于2027年將達35.4%。
醫藥指醫療和藥物,如醫藥費、醫藥常識、醫藥衛生。醫藥是關于人類同疾病作斗爭和增進健康的科學。它的對象是社會的人。
因此,醫學與社會科學、醫學倫理學具有密切關系。本世紀著名醫史學家西格斯特指出:醫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醫學的每一個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生與病人,或更廣泛地說,是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的多方面的關系。
由于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
在世界各地,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將現代西醫看作是正統的醫學,也稱作常規醫學、普通醫學、現行醫學,或主流醫學。西醫之外的醫學則被稱為非主流醫學、替代醫學、補充醫學、另類醫學、非常規醫學等。
醫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是生物科學;醫學的另一部分更為重要,也是醫學的主體——臨床醫學,近十幾年來醫學領域興起了一門新學科:循證醫學。就是充分尋求可信的臨床證據,因為我們光靠實驗室得出來的這些證據,還不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醫藥商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醫藥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4857.30億元,利潤總額為3506.7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50%和12.80%。2018-2020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連續三年出現下滑。
2021年全年醫藥制造營業收入29,288.5億元,同比增長20.1%,醫藥制造利潤總額6,271.4億元,同比增長77.9%,2021年醫藥制造實現恢復性增長;2022年1-5月醫藥制造營業收入11,476.6億元,同比增長2.3%,醫藥制造利潤總額1,827.2億,同比下降20.6%。
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1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6298家、下轄門店31.29萬家,零售單體藥店24.10萬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55.39萬家。
與“十三五”末的2015年相比,2015年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5萬家,2020年減少了400家,通過企業兼并重組,集中度有所提高;2015年藥品零售連鎖企業4981家,2020年增加了1317家;2015年零售藥店門店總數44.8萬家,2020年增加了10.59萬家。
特別是零售藥店連鎖率從2015年的45.7%提升到2020年的56%,提高10.3個百分點,已完成“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具體指標: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醫藥商業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制藥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
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
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4149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2.4%,增速同比下降6.2個百分點;
其中,藥品零售市場5119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10.1%,增速同比增加0.2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逐漸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統計顯示,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6064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5%,增速同比加快6.1個百分點。
其中,藥品零售市場5449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4%,增速同比放慢2.7個百分點。
2021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36.2%,中南27.1%,華北15.0%,西南13.3%,東北4.3%,西北4.1%。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到全國銷售總額的78.3%,與上年基本持平。
醫藥商業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融資成本至關重要。
目前兩票制政策的影響已逐步消化,但帶量采購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戰,集采常態化對藥品價格沖擊較大,傳導至商業企業配送規模受一定影響。醫藥商業受新冠疫情刺激,融資能力有所提升,但整體資金壓力仍然較大。
新形勢下,商業競爭加劇,內部分化加大,全國及區域商業龍頭企業憑借網絡、品種、資金優勢,承接中小企業市場份額,持續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
醫藥商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未來十年,醫療健康市場還將維持穩步增長的趨勢。從供需關系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步提升,健康的需求得以充分釋放;
另一方面,醫藥科技、生物科技、智能化等技術的發展,推動健康產業供給側產品及服務的大幅提升,讓更多的健康需求得以滿足。醫療健康行業長期穩定的增長趨勢是行業的主基調。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國醫藥商業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