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根竹簽、一個氣球,你能做到這根竹簽穿過氣球,而氣球不破裂嗎?用一個螺母和一個氣球,為什么就可以發出“嗚……”的火車聲呢?
在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小學豐益分校的一間間教室屏幕上,來自俄羅斯尼古拉教授科學秀創始人尼古拉·加納魯克教授,為學校近500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上了一堂主題為“在家可以做的科學實驗”課,在樓道內就聽到了教室中傳出的孩子們陣陣驚嘆聲和歡笑聲。這一期的創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工作坊系列活動正在這里舉辦。
“此次生動有趣的科普互動體驗課打破了傳統的專家進校園授課模式,開啟了科普‘云課堂’的方式,實現了一名專家給多個班級的學生同時授課。”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張欣在致辭時說,希望同學們感受科學的奧秘和魅力,獲取科學文化知識。
“我和我的團隊向全世界的小朋友展示了非常多、非常有趣的小實驗。通過這些科學實驗,小朋友們學習了科學知識、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動手能力。”尼古拉教授介紹,團隊做了很多的科普實驗小視頻,每個視頻中包含實驗所需的材料和步驟,最重要的是告訴小朋友這個實驗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希望小朋友們不管身處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不斷地、反復地學到科學知識。
用杯子、瓶子、吹風機、碗、托盤、水、紙、筆、氣球等,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工具,卻能做出“懸浮的氣球”“二氧化碳能不能吹氣球”“消逝的信件”等5個炫酷的實驗。在“云課堂”上,尼古拉教授向學生們展示了用家中的生活用品如何做出這樣有趣的實驗,并講解各個實驗背后隱藏的科學原理。課堂最后,他還帶著同學們現場制作了兩個小實驗:竹簽穿過鼓起的氣球,而氣球不破;氣球與一個螺母在一起,能發出火車的聲音。氣球不破的實驗原理是鼓起的氣球四周壓力非常大,但與之相比在氣球的頭部反而受力小,將竹簽從氣球的頭部慢慢地、小心地穿過,而氣球并不破裂。后一個實驗是先將螺母放到氣球中,然后吹鼓氣球,再系緊,這時快速搖晃氣球就可以聽到“嗚……”的火車聲,這是因為螺母在氣球里的運動,產生了壓力,摩擦氣球內部并發出聲音。
“聆聽來自俄羅斯的科學秀創始人尼古拉教授的講座,實實在在地體驗‘科技服務生活’,感受科普無國界。”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小學豐益分校校長喬靜表示,讓同學們換一種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事物,看待高大上的實驗,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小小研究員,在家中就能開啟自己的研究之旅,成為小小的“科學魔術師”。
本次創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工作坊系列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小學豐益分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勢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該科普專項依托北京市開放、信息、創新、人才等優勢,聯合新加坡科學中心、馬來西亞國油探索館、泰國國家科學博物館、韓國釜山國家科學博物館、俄羅斯尼古拉教授科學秀等5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普機構,為北京青少年帶來了科普課程、國際科普演講、科學表演秀、科學電影、國際科普文化等多元化科普活動,為實現北京“四個中心”城市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協同共振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