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在湖州長興正式揭牌。這是吉利有史以來設施規模最大、最復雜的信息化戰略項目。基于阿里云飛天智算平臺的云計算、大數據和AI一體化優勢,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計算能力達到了81億億次/秒,結合領先的算力調度管理算法和研發體系,吉利的整體研發效能取得20%的提升。
據悉,這也是吉利控股集團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后首個落地的項目。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李傳海表示,吉利正朝著“造世界級好車”的目標邁進,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啟用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將幫助吉利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新能源動力管理等領域拉開技術的代際優勢。
目前,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經過半年的試用和試運行,智能駕駛研發效能提升明顯。1000個智駕模型的訓練時長已從3個月縮短到云上的8小時,訓練速度提升200倍。
在吉利的試制試驗工廠,基于智算中心的邊緣節點,工業設備數據計算時間縮短到毫秒級別,單輪試驗效率提升600倍。
在新能源動力管理方面,基于星睿智算中心的大數據體系和安全底座,吉利建立了電池云端BMS和新能源汽車安全服務,根據用戶駕駛習慣、實際路況智能調整能量管理策略,不僅能實現電池能耗實時監控,還能對電池故障進行分析預警,讓每一輛吉利智能電動車全生命周期更安全,續航能力更持久。
在2月23日舉行的“吉利銀河新能源戰略發布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也透露,吉利星睿智算中心1天可以模擬10萬公里的智能駕駛行為訓練;神盾電池安全系統之所以能對熱失控、電池壽命電芯狀態做到精準預測保護,也得益于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強大的云端算力。
智算中心已成為車企公認的“造車超級大腦”。在汽車產業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與汽車相關的數據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爆發,用于訓練AI模型的智能計算需求也日益高漲。
有專家指出,智算中心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參與全球競爭最重要的“入場券”,而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率先布局、與本土科技公司強強聯手,也讓它們在這場競爭中擁有了先發優勢。
但常規模式的智能計算往往有大量算力被損耗在數據遷移、同步等環節,千卡以上規模的算力輸出最低僅有40%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智算體系建設成本,制約了產業發展。
阿里云汽車&制造行業總經理李強介紹,阿里云通過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將底層的融合算力進行統一管控、調配,可支持單數據中心十萬臺服務器集群擴容,并通過存儲、網絡通信技術的優化,將千卡并行計算效率提升至90%以上,算力資源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
以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為例,到2025年,基于飛天打造的云平臺可承載120億億次/秒算力,滿足350萬在線車輛的并發計算需求,實現了規模與效率的雙重突破。
除了底層云平臺,在AI研發層面,吉利星睿智算中心還引入了阿里云大數據、AI中臺,以更好地支撐開發與運維全流程。開發人員可在中臺上進行數據存儲、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模型開發、模型訓練與推理工作。尤其在模型訓練環節,分布式訓練框架可對分布式策略進行自動組合和調優。雙中臺與云上智能駕駛工具鏈的結合,讓吉利智駕模型的訓練速度提升200倍以上。
同時,阿里達摩院與吉利研究院就數字人、自動駕駛數據標注和數據挖掘等方面進行AI預訓練大模型的合作,以加速AI應用開發。以城市智能駕駛模型為例,通過預訓練大模型和生成式3D重建,有望基于30%規模的差異化數據,實現對城市交通路況的全景式勾畫。
李強表示,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云、數、智”一體的云計算平臺體系,突破了以往智算中心只關注硬件規模的誤區,這對于后續研發效率的提升、智能應用場景的開發會帶來實打實的幫助,也為吉利拉開技術代際優勢打下堅實基礎。
據悉,雙方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已于1月12日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領域覆蓋云計算和工業互聯網、汽車智能化及智能出行、數智化營銷、可持續發展等四方面,共同打造智能汽車行業的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除智算中心外,阿里云還正在與吉利共同打造“汽車數字工廠”,阿里云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也將為吉利的國際業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