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林先生等向新民晚報提出建議: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市民通勤出行的重要途徑,上海開通的地鐵線路越來越多,換乘也越來越方便。但是,有些換乘站入口標識不清、線路提示信息不全,容易給市民出行造成困擾。建議有關方面完善換乘站標識。
(資料圖)
收到市民建議后,新民晚報記者展開調查,發現這一現象存在于不少換乘站:明明有兩三條軌交線路可以換乘,但在入口處只標注了一條線路信息;明明可以就近入站在站內換乘,因為信息缺失只能往外繞道另覓入口……換乘站出入口“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識,讓不少市民出行時“迷了眼”。
目前,上海地鐵運營線路共18條(含磁浮線),設車站508座,運營里程831千米,其中地鐵換乘車站83座。記者調查后發現,換乘站中存在標識不全或指示不清問題的至少有10座。
調查研究:
海倫路站
(軌交4號線、10號線換乘站)
海倫路站 新民晚報記者李曉明 徐馳 攝(下同)
海倫路站共有7個出入口,分別毗鄰不同的路口。
記者在現場走訪發現,該站1、2、3、4號口均只標注了軌交4號線信息,5、6、7號口只標注了10號線信息。這樣很容易讓市民理解為:從1、2、3、4號口入站,只能坐軌交4號線,而從5、6、7號口入站,只能坐軌交10號線。實際上,海倫路站是換乘站,無論從哪一個入口進站,均能乘坐軌交4號線、10號線,從站內走也比從站外繞道更加便捷。
大渡河路站
(軌交13號線、15號線換乘站)
大渡河路站
記者看到,大渡河路站位于金沙江路的1、3、4號口只標注了軌交13號線,而位于大渡河路的6、9號口只標注了軌交15號線,看上去毫無關聯。但是,在6號口旁張貼的地鐵服務信息牌上,卻分別有軌交13號線和軌交15號線的本站首末班時間等信息。
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
(軌交1號線、14號線換乘站)
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
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共有7個出入口。
在延安東路黃陂北路口,有一塊乘坐軌交1號線、14號線的指示牌。記者順著指示牌向南走,找到了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的4號口,但是這里只標注了軌交14號線,而不遠處的6號口也只標注了軌交14號線。從這兩個入口進站,均可通過站內換乘通道乘坐軌交1號線。在另一邊,位于淮海中路的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1、2號口僅標注了軌交1號線,沒有標注軌交14號線,也讓對地鐵不熟悉的市民摸不著頭腦。
桂林公園站
(軌交12號線、15號線換乘站)
桂林公園站
桂林公園站的標識可謂“涇渭分明”:1、4號口上標注的是軌交12號線,5、6號口標注的是軌交15號線。在各個出入口張貼的服務信息上,卻又列明了軌交12號線和軌交15號線的本站首末班時間。
虹橋路站
(軌交3號線、4號線、10號線換乘站)
虹橋路站
虹橋路站的相關標識已經多年沒有更新。
1、2號口均只顯示軌交3號線、4號線的信息,并無軌交10號線的信息;站外指示牌上也只有軌交3號線、4號線的標識。而6號口只標注了軌交10號線,并無軌交3號線、4號線信息。實際上,這個換乘站已經開通十多年,通過站內通道可實現換乘;如果從站外走的話,從軌交10號線位置走到軌交3號線、4號線,要過好幾條馬路,地形也比較復雜。
龍華站
(軌交11號線、12號線換乘站)
龍華站的出入口標識各不相同。
1、2號口僅標注了軌交11號線,3、4號口僅標注了軌交12號線,但是5號口卻標注了軌交11號線、12號線。難道說只有從5號口進入,才能乘坐這兩條線路嗎?實際上,從任何入口進站,均可換乘這兩條線路,如此標識容易誤導乘客。
陸家嘴站
(軌交2號線、14號線換乘站)
陸家嘴站
記者走訪發現,陸家嘴站的2、3、4、5、6號口都只標注了軌交2號線,而7、9A、9B號口只標注了軌交14號線。但在入口處張貼的本站首末班時間和無障礙電梯引導信息牌上,均分別公布了軌交2號線和軌交14號線的信息。
靜安寺站
(軌交2號線、7號線、14號線換乘站)
靜安寺站
靜安寺站作為換乘大站,周邊的地鐵標識卻有些“混亂不清”。
記者在華山路近南京西路口看到一塊地鐵指示牌,上面指出了前往軌交14號線靜安寺站的方向,但沒有可換乘軌交2號線、7號線的信息。走到軌交14號線靜安寺站15號口,這里只標注了軌交14號線,讓想搭乘軌交2號線、7號線的乘客踟躕不前。實際上,從這個入口進站,通過站內通道可方便換乘軌交2、7號線。
南京東路站
(軌交2號線、10號線換乘站)
南京東路站
南京東路站毗鄰南京路步行街,人流量較大,但相關標識卻不清晰。
該站5、6、7號口僅標注了軌交10號線,沒有像其他幾個口那樣標注上軌交2號線,讓不少想乘軌交2號線的市民困惑,尤其是南京路步行街上外地游客較多,對上海地鐵線路并不熟悉,更容易被誤導。如果標識更清晰些,就能讓游客少走些彎路。
四平路站
(軌交8號線、10號線換乘站)
四平路站的入口處標識比較清晰,但周邊指示牌卻存在缺陷。
大連路近暢心園路口的一塊指示牌顯示:前往軌交10號線,還需往大連路以西方向步行900米。按圖索驥之后,記者走到了四平路站3號口,方才發現這里還可以換乘軌交8號線。而位于楊浦高級中學門口的一塊指示牌也同樣僅標注了軌交10號線的信息,軌交8號線再次被“忽略”。有市民疑惑,“如果只有走到地鐵口才能看清楚能坐哪幾條線路,那么,在周邊設置指示牌,其意義何在呢?”
解決方案
新民晚報記者將地鐵標識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申通地鐵集團經調查核實后作出回復。相關負責人稱,出現問題的原因是,當時標識編制人員的考慮角度不一樣。當時條件下,很多換乘站是虛擬換乘,需要出站后再換乘,乘客進站后發現非付費區不連通,需要折返回地面,會造成不便。目前,大多數換乘站已經實現站內換乘,乘客購票后在付費區可以進入任意一條線路站臺,從方便乘車人員的角度出發,出入口有必要標注所有線路號。
對此,申通地鐵集團表示,下一步將對站內換乘站的相關標識進行整改,加上線路號,并在后續標準修編時考慮進一步優化。對于非付費區不連通的情況,車站可增加友情提示、指導說明等;票務處理方面,乘客若走錯,可到服務中心辦理不扣費出站。
城市運營管理部門
如何盡可能把麻煩留給自己、
把方便留給市民?
期盼申通做得更好。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李曉明 徐馳
海報:王嘉瑋
編輯:唐夢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