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財經)9月13日晚間,喜馬拉雅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如果過程順利,喜馬拉雅將是國內第二家成功上市的在線音頻平臺。
在國內三大在線音頻平臺中,喜馬拉雅是用戶規模最大的一個,招股書顯示,該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2.62 億,在行業中排名第一。
不過,喜馬拉雅不是最早申請上市的在線音頻平臺,去年1月17日,荔枝FM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成為中國網絡音頻市場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蜻蜓FM目前還未傳出上市的打算,今年6月,該公司宣布獲得新一輪投資,來自微木資本。
今年5月,喜馬拉雅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兩個月后,有外媒報道稱,喜馬拉雅取消了赴美 IPO 的計劃,直到9月9日,喜馬拉雅在紐交所發布公告稱,已正式授權簽字人代表簽署撤回美股IPO計劃請求。
8月,喜馬拉雅在中國香港注冊了喜馬拉雅控股公司,由此,業內猜測該公司將改赴香港上市。
關于為何突然改變上市計劃,喜馬拉雅回復媒體稱:“我們基于對當前市場整體環境等綜合因素的考慮,公司管理層決定撤銷擬在美國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選擇香港聯交所作為更適合的上市地點。”
喜馬拉雅改變上市計劃,或許與在紐交所上市的滴滴出行因為數據安全被審查有關。7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發布,其中有“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對于喜馬拉雅來說,港股上市未必一勞永逸,據悉,港交所對于上市公司的業績要求較高,而喜馬拉雅尚未能擺脫虧損,且虧損面仍在擴大。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2018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14.8億元、26.97億元和40.76億元,但同期凈虧損也分別達到了7.55億元、7.47億元和5.39億元。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營收25.13億元,同比增長56%,虧損3.23億元。
從自身的角度看來,喜馬拉雅在銷售及營銷上的開支不斷增加,版權費和創作者分成也使成本居高不下;從外部因素看來,喜馬拉雅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除了荔枝FM和蜻蜓FM之外,還有“云聽”、字節跳動推出的“番茄暢聽”、騰訊的 “微信聽書”、網易云音樂的“聲之劇場”等。(二象財經原創,轉載注明出處。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詳情:二象觀察|喜馬拉雅為什么選擇從美股轉戰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