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微
編輯/子夜
會員店正站在風口浪尖。
近期,家樂福中國首家會員店在上海浦東新區正式開業。然而就在開業首日,家樂福會員商店官方微博深夜發布了一封特殊的“致歉信”,直指山姆會員店強逼供應商“二選一”。
家樂福會員店稱開業當天,有競爭對手迫使供應商回購、買空相關商品,家樂福會員店也頻繁接到品牌不再繼續合作的消息。
隨后,山姆母公司沃爾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企業應專注自身特色的開發,不斷對商品和服務進行創新。這是整個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基礎。商品復制和同質化競爭,真正損失的將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家樂福會員店認為山姆向品牌施壓是一種壟斷,但山姆卻將矛頭指向對方,認為其不斷復制山姆的商品,不利于行業良性競爭。但雙方都未提及“二選一”的商品是否為山姆與供應商獨家合作的自有商品。
家樂福會員店,圖源家樂福會員商店微博
這場針鋒相對的指控背后,是各個會員店之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近些年,大賣場的生意并不好做。從2015年起,家樂福中國開始顯現頹勢,最終在2019年將中國業務賣給了蘇寧易購(002024,股吧);同一年,麥德龍中國也賣給了物美;相比之下,沃爾瑪選擇堅持獨立運營,但業績也不斷下滑,陸續關店。
傳統大賣場人氣滑落的同時,外資企業、中國本土玩家都開始了對會員制倉儲量販賣場的探索。
2019年,Costco上海首店開業時,因客流太多而擔心導致安全問題,提前關門。而在華擴張速度更快的山姆會員店,也在這兩年逐漸“爆紅”。
在國內,山姆會員店已經成為了“網紅”。在社交媒體上,山姆會員店成為了網紅拍照打卡圣地,網紅烤雞、牛肉卷等爆款商品也不斷被“安利”,網上甚至出現售賣山姆“一次性會員卡”等灰色手段,這些現象一次次讓山姆登上“熱搜”。
到了今年,中國玩家的加入,讓會員制賣場有了爆發之勢。2021年6月,麥德龍PLUS會員店在成都和北京兩地同時開業。在此之前,麥德龍中國完成了換帥、戰略重新定位,最終決定聚焦于“會員制賣場”的方向。
而在麥德龍宣告入局前夕,華聯倉儲會員店、Fudi倉儲會員店也相繼開出新店。家樂福也在5月對外宣布,將以上海為試點,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出首家會員店。
至此,這一領域已經擠滿了包括麥德龍、家樂福、盒馬、華聯、Fudi等一眾玩家。
作為后來者,其他玩家們不免“復制”山姆的模式。最終,這群“門徒”如何與山姆競爭,又能否搶走山姆的蛋糕?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