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中間交易商,如何成為行業的“智能路由器”?
2020年后,芯片行業進入了一個無比魔幻的新時代。幾乎一夜之間,芯片就成為了多個行業競相爭搶的搶手貨。
今年9月,一顆用于汽車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博世ESP芯片,從13元暴漲至4000元。有消息稱,某造車新勢力廠商為了采購數千片電子駐車(EPR)芯片,不得不在黑市開出800倍的價格。
受到缺芯潮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手機等行業。高盛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已有169個行業遭受缺芯潮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缺芯潮至今仍未有任何緩解趨勢。目前,業界普遍認為,這一輪缺芯潮將至少持續至2022年。
在缺芯潮肆虐的當下,芯片從業者們也在尋找新的財富密碼。在華強北,無數投機商在一個個檔口之間穿梭,重復著一夜暴富或是賭輸離場的故事。
與此同時,另一些芯片玩家們則在尋找新的機會,力圖在現貨芯片市場,搭建一個供應商、需求方都能受益的交易平臺。在一些芯片需求方眼中,芯片市場的中間商們成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1.缺芯潮加劇
2020年下半年以來,芯片市場最受關注的關鍵詞,就是"缺芯潮"。直至今日,缺芯潮仍未有任何緩解跡象。反而愈演愈烈。而缺芯潮背后的原因卻并不復雜,大致可以拆解成供給與需求兩個層面。
在供給側,芯片生產作為尖端制造業,對生產工藝流程穩定性的要求極高。而疫情之后層出不窮的黑天鵝事件,讓芯片出貨變得不再穩定。
例如,今年8月,博世供應商、馬來西亞Muar工廠因疫情原因被迫停工。"3000多名員工因病疫犧牲20多名,上百人感染"。博世中國副總裁徐大全在朋友圈寫道。這也是前文提及的博世ESP芯片暴漲的直接原因。
國內芯片廠商也曾遭遇類似事件。例如,今年6月,臺灣半導體封測廠京元電子發生新冠群體感染,公司部分員工停工14天,單月產能預估下降30%至35%。
而在需求側,多重因素的疊加,也加劇了缺芯潮的爆發。
例如,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成長,讓汽車行業對芯片的需求與日俱增;數字貨幣價格上漲帶來的"挖礦"大軍,也擠占了大量芯片產能;相機、游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在近兩年進入換代期,加劇了芯片供應的短缺。而最后,物聯網、產業互聯網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也再次讓芯片成為搶手貨。
在這一背景下,一個過去鮮少有人關注的領域——芯片公開市場,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車企等深受缺芯潮困擾的芯片需求方們紛紛涌入,在這一市場中尋找芯片貨源。而芯片行業的新老玩家們自然也不甘寂寞。在這個神奇的市場之中,一夜暴富或是一夜破產,都不是神話。
2.芯片公開市場進入視野
在缺芯潮的大背景下,芯片產業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產業平穩期,芯片需求方往往會直接向芯片廠以及各類配單商、代理商訂購芯片。而當缺芯潮到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公開現貨交易模式就會強勢崛起。
自此,芯片開始供不應求。特別是在汽車等行業,整車廠一般會通過供應商采購芯片,不會自己訂購芯片。但一旦缺芯潮出現,供應商無法按期交付芯片,整車廠必須自謀出路。
它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公開現貨市場,在各類芯片代理商、供應商、交易商手中尋找現貨芯片。與此同時,芯片產業鏈各個產業鏈環節中的"呆料"(即庫存芯片)也被"激活",開始在市場上流通。
芯片公開現貨市場的火爆,自然也催生出了新的芯片交易需求。與傳統芯片市場相比,芯片市場出現問題芯片、貨不對板的概率更高,芯片買家往往需要驗貨。更重要的是,芯片是一個至少千萬SKU體量的市場,買賣雙方的匹配并不容易。
在這一背景下,公開芯片市場出現了多家交易平臺,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發布、交易撮合、驗貨交付等相關服務。"芯片超人"便是其一。
在芯片超人平臺上,平臺會為交易雙方提供芯片買賣及方案對接。在交易前,平臺會幫助用戶供應商質量;在交易環節,平臺會提供驗標驗貨、擔保支付等服務。
芯片超人創始人姜蕾畢業于南京大學電子系,擁有十余年的芯片采購、分銷從業經驗。在姜蕾看來,當芯片短缺成為一段時期的常態,車企以及任何一家芯片需求方,都可能遭遇芯片供應鏈的掣肘。一些投資人甚至會找到芯片超人,為自己投資的企業尋找芯片貨源。
與技術門檻更高的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及生產配套企業相比,芯片代理商、配單商、交易商是許多國產芯片企業起步的基礎。"當年,我們每天經手的都是歐美日韓的芯片,國產芯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只有個位數。而現在,那些以芯片經銷商起家,甚至曾經借債度日的中國芯片企業,都已經成長為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姜蕾稱。
她也曾在自己的公眾號"芯世相"上預言芯片市場的未來:"要逆襲歐美芯自上而下的賣方市場,建立流通新生態,建立電子信息業人的自由聯盟。"有趣的是,這也成為了芯片超人的目標之一。
2017年年底,芯片超人獲得了梅花天使創投及普華資本的天使投資,并在2018年完成由黑馬基金與啟迪之星投資的Pre-A輪融資。目前,芯片超人已經啟動新一輪融資,計劃引入更多投資機構。
3.后缺芯潮時代的新模式
缺芯潮之下,芯片行業涌現出了大量中間商。而芯片超人的競爭力,究竟是什么?
在芯片交易市場,芯片超人是一個非典型的存在。與大多數芯片交易商依靠電話銷售、掃樓陌拜等手段獲客不同,芯片超人擁有著成本更低的獲客方式。
芯片超人的緣起,來自于一個芯片行業的垂直公眾號。2017年初,姜蕾以"花姐"的筆名,開始在"芯世相"公眾號上持續發表芯片行業文章,并以此積累了大量芯片行業的垂直用戶。
在這一過程中,姜蕾開始遇到越來越多希望購買或出售芯片的玩家們。自此之后,她順勢推出了"芯片超人"這一品牌,開始為芯片市場的供需方們提供交易平臺服務。
通過公眾號、視頻號、直播、線下課堂等產品,芯片超人建立了一套獲客成本極低的產品矩陣,并在芯片行業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認知。
如今,憑借這套內容創作、引流獲客、業務轉化的方法論,芯片超人自2017年來實現了年均300%的業績增長。據姜蕾透露,芯片超人今年上半年已實現過億營收,并已經全面盈利。
然而,在芯片業界,芯片超人們始終逃不出一個靈魂拷問——當缺芯潮結束后,芯片公開市場的交易平臺們,又將何去何從?
對此,姜蕾的答案是芯片超人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找到了芯片市場的"新需求藍海"。在她眼中,芯片市場的需求端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芯片需求已經破圈,新興客戶群體越來越多,這些新客戶們更傾向于在芯片超人這類"出圈的平臺"上尋找解決方案與芯片貨源。而這正是芯片超人的未來機會。
隨著通信、電力以及云計算中心等信息基建的逐步完善,新一代科技創新周期已經全面開啟。而自2020年開始的汽車缺芯,萬物互聯缺MCU芯片,本質是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對芯片需求不斷破圈進程中的必然。而這些破圈的新客戶們,自然也會尋找芯片超人這樣出圈的供應商。
如今,集成電路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未來,芯片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仍將持續擴張。
而芯片企業的供需結構也可能發生新的轉變。掌握更多資源的芯片渠道品牌們,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向上游的晶圓廠及設計場提交芯片定制生產需求。這也是芯片超人們的未來機會。
目前,姜蕾正在謀劃芯片超人的進一步升級。例如,發力海外市場,并升級芯片超人的產品服務,讓芯片超人這一買賣平臺具備更加標準化的服務能力。與此同時,姜蕾也在推進芯片超人的新一輪融資。
眼下,芯片超人的目標是在芯片產業實現廣泛布局,做好送水服務。而在未來,芯片超人的愿景是做中國芯片行業的"智能路由器",以節點型企業的身份,連接產業上下游用戶,幫助它們實現產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