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妮 ●辛 斌
與所有新興事物一樣,元宇宙也面臨巨大爭議。有人怒斥元宇宙是一個“騙局”,認為這是資本的另一場“游戲”。有人認為這不過是“VR概念”卷土重來。臉書改名“元宇宙”并沒有贏得外界掌聲。美聯社稱,一些人對于一個與臉書這個社交媒體巨頭捆綁在一起的新世界感到擔憂,因為這個社交巨頭將能獲取更多的個人數據。
5日,A股元宇宙概念股集體走強。4日,A股游戲公司中青寶(300052,股吧)收到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中青寶就是否存在蹭元宇宙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動機等,做出說明。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為,元宇宙面臨資產泡沫等諸多風險。一旦泡沫破裂,所有虛擬物品的價值都會化為烏有。多數業內人士表示,元宇宙的產業鏈非常長,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產業結構。這一方面表明能夠參與其中的絕非僅有游戲等淺層行業,另一方面也表明元宇宙的完善需要眾多技術環節的長期建設。倘若基礎設施、市場培育、軟硬件發展、內容建設等環節“爽約”,就不得不警惕未來一到兩年內“元宇宙泡沫”破滅的可能。
元宇宙依舊是由人類構成的社會,同樣存在尊重與倫理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團委副書記孫佳山認為,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也將遇到價值倫理問題、虛擬空間管控等新問題的產生,需要監管進一步進行規范。此外,如何解決元宇宙與現代國家之間存在的深刻張力,處理好現實貨幣與虛擬貨幣等之間的關系,也是影響元宇宙落地的重要因素。
谷歌前CEO施密特告訴《紐約時報》,所有談論元宇宙的人都在認為那將是一個比現在要強大更多的世界:人們將更富有、更英俊、更美麗、更強大、更快速。所以,在不遠的未來,人們會選擇在元宇宙里花更多時間。到那時,誰負責制定規則呢?世界將變得更加數字化而非實體化。
“近來元宇宙的概念出現了泡沫化、金融化以及世俗化傾向,這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必然現象,但揭開元宇宙濫觴的面紗來看,在元宇宙概念下所統一起來的和尚未顯現廬山真面目的,是一次傳統互聯網世界的升級革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一次大海嘯。”中坤集團創始人、北大教育基金會理事黃怒波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時認為,以元宇宙為特征的數字經濟必將給中國經濟騰飛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皼]有人能夠忽視它,也沒有人能夠回避它”,黃怒波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