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 正文

              查數據、扒成分、看報告……硬核消費者“肝不動”今年雙十一

              2021-11-15 13:37:20    來源:顯微故事 微信號

              今年的雙十一,你還“肝”得動嗎?

              零點過后,少了那些電商平臺的戰報、少了消費者們“抄作業”的詢問、少了尾款人們對于支付困難的抱怨……

              這似乎釋放了一種信號,今年的雙十一“降溫”了。

              有人猜測是因為成交量慘淡,有人猜測是因為數據冗雜,無論哪種猜測,都會讓人聯想到,這一屆用戶是不是買不動了?

              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去年“疫情”這只黑天鵝的出現,我們的生活和購物觀念被深刻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錢這件事變得謹慎。

              本期顯微故事聚焦一群雙十一期間“肝不動”的用戶,他們中:

              有的人曾是剁手一族,曾在雙十一后每天收20多個包裹,但今年卻發現自己和身邊的人都不愛購物了;

              有的人曾每年購物節都要買4萬多元的東西,但今年卻錯峰雙十一消費,只為了“買的東西能及時收到”;

              有的是每個月家里固定支出1.5萬元的北漂一族,今年雙十一開始更理性消費,研究參數而不是品牌,“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還有的人因為職業關系開始關注“參數”,不再為品牌溢價掏更多錢,關注產品本身,同時按需購買,獲得了自由。

              他們解釋了為什么今年消費者們消費乏力,也更能說明,當前形勢下,消費者們到底需要什么,他們的改變,到底意味著什么?

              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石寧宇

              編輯 | 卓然

              鄭佳想了很久,都想不出還應該在購物車里加點啥。

              雙十一前,鄭佳加入了許多購物群,按照她的經驗,每年11月初,群里就會充斥著來自各平臺網站的購物鏈接、營銷活動、以及大家買東西的功課、湊單“發車”、甚至是彼此分享自己下單的數量。

              11月10日深夜,鄭佳等著零點時刻的到來,她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漏買了什么東西,想看看11日零時群里是否會有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購物“作業”。

              11月11日零時十分,鄭佳有點困了,但群里還是一片寂靜。她有點按耐不住,問了問大家,“你們還沒下單嗎?”

              “買不動了”、“不知道買啥,在等其他人分享呢”、“你買了啥,先借我抄抄”……

              沒想到,群友紛紛表示自己“買不動了”,甚至有人為了不過雙十一,前一天晚上十點半就睡了。

              “原來這種‘消費乏力’不只是我一個人有的感覺”,鄭佳說,從2011年開始她就參與雙十一購物,消費最多的那年,她平均每天能收到20多個快遞,甚至要網購一個小拖車來搬運這些快遞。

              當時,鄭佳最享受的就是雙十一之后在家等待包裹上門、然后一一拆掉的興奮感,但這一切,今年都不存在了,“我覺得大家都‘肝不動’了”。

              來自雙十一“大本營”杭州的瑞姐也有類似的感受。

              “現在買東西那么方便,平時的各種購物節也很多,為什么還要等雙十一呢?”

              瑞姐也曾是“網購大戶”,往年雙十一年均消費總額都達4萬多元。

              但今年瑞姐來不及等雙十一活動開始,就下了2單,買了筆記本電腦和零食,提前宣告了雙十一結束。

              “剛需急用的東西來不及等雙十一,而那些優惠的東西如果不是剛需用品,沒必要買。”

              宋凱是傳說中的“中年爸爸”——每年雙十一,他都要幫全家人拿快遞,孩子的生活用品、妻子的化妝品、家里的日用品。但今年,宋凱感覺自己拿快遞的次數大大降低。

              “妻子對買護膚品的熱情都沒以前大了“,宋凱說,妻子不僅厭倦了每年在各種平臺算滿減、疊加券的熱情,就連對護膚品也不再盲目的品牌追求。

              相反,妻子還開始在老爸評測公眾號查閱文章,研究護膚品、母嬰用品的成分,還和他說以后要“理性購物”。

              或許疫情影響、也或許是對各種購物節的厭倦,宋凱的妻子還把老爸評測平臺介紹給身邊的朋友,理由是,“與其買貴的,不如買對的”。

              “‘肝不動’的主要原因是,大家購物越來越理性了”,今年剛生二胎的奶爸老陳說道。

              老陳是一名理科生,從有第一個寶寶開始,他就親自研究孩子的吃穿用度,是個貨真價實的“成分黨”。

              “以往大家購物很盲目,別人買什么自己就跟著買什么,所以品牌營銷的空間很大”,老陳說,“但今年大家的消費欲望本身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會計較自己買的東西是否值得,成分是否健康”。

              “買少點,買好點,買對點,這些和價格、數量無關,和成分有關“,作為一個多年不盲從他人、不跟著一起過雙十一的“理科直男”老陳判斷,今年的雙十一大家“肝不動”就是一個最好的解釋。

              “成分黨和摳門無關”,這是過去3年,老陳無數次和身邊人解釋自己為何不過雙十一的話。

              作為建筑行業的從業者,老陳無時不刻都在和“材料”、“標準”打交道。孩子出生后,他也習慣看孩子生活用品的參數。

              “相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品牌介紹、品牌故事,成分最簡單直接,數據不會騙人。”

              但這種做法,在雙十一最火熱的那幾年,往往不被周圍人所理解,就連老陳的妻子也勸他大氣一點。

              妻子總說,“貴有貴的道理,大家都買,你跟著買,總不會錯的”。有時,某些行業和產品缺乏標準,找不到依據的老陳也不得不妥協,只能挑大牌買。

              然而這幾年,當各種品牌商曝光出成分問題等負面時,老陳拿出國家規定的行業標準和家人據理力爭時,這些有理有據的標準說服了家人。

              “買大牌總歸有保障",這也曾是瑞姐一直的購物宗旨,她曾為了買國際大牌護膚品,甚至不遠萬里找代購從原產國買,只為節省一些稅費。

              老陳的妻子和瑞姐的購物觀也是大部分普通人購物的習慣,當你無法科學地研究產品成分時,品牌和價格是購物決策的主要參考,風險相對最低。

              但這幾年,這個“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正在不斷被挑戰。

              老陳還記得,上小學的大女兒從學校領回新書本,讓其幫忙包書皮。

              當老陳在網上需尋找好看、質量過關的書皮時,他發現市面上常見的書皮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等,而PVC材質的分子間作用力太強,必須添加增塑劑,可能存在毒性。

              圖 | 包書皮,每到開學時候,成為暢銷產品

              但大部分PVC材質的書皮并沒有標注自己的成分,這也讓老陳有些擔憂,那些不懂成分的父母為了好看,或者只參考了其他消費者對商品外觀的評價后購買的書皮,會不會對孩子的健康存在一定損害。

              老陳的擔憂很快就成了現實,瑞姐就是“有毒書皮”的受害者之一。

              瑞姐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教師,“孩子們的書皮各種各樣,有的還帶香味,經常看到學生們互相分享書皮的味道”,一開始瑞姐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她自己給孩子選購書皮時也只從價格判斷質量是否優良。

              然而,2015年,一個叫做魏文鋒的人在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開學了,您給孩子買的包書膜有毒嗎?》的文章。

              文章中附上了不同品牌書皮的檢測報告:報告中7份樣品中,有7款鄰苯二甲酸酯超標,有1款多環芳烴超標。前者致癌,后者侵害身體機能。

              圖 | 當時的檢測報告,圖片來源于“老爸評測”賬號

              “書皮事件”給了瑞姐當頭一棒,她所購買過的書皮就屬于那“有問題”的一類。

              魏文鋒本人也因這篇文章爆紅于網絡,成為了大家心中的靠譜“老爸”,并以此開啟了自己做產品評測、成分研究的內容創業,創辦了“老爸評測”。

              從此以后,瑞姐從“品牌黨”果斷轉為老爸評測的忠實粉絲,一個貨真價實的“成分黨”。

              開始研究成分后,瑞姐曾對比過在不同渠道購買過的同品牌、同款、同編號真絲睡衣,二者差價100多元,而貴的那件經檢測后,真絲含量比便宜得要高不少,重量差異達30多克。

              伴隨著消費者購物逐漸理性、購物節狂熱“降溫”,普通人在做消費決策時也不再盲從大牌、高價,更注重成分、數據、以及是否符合個人當下的需求。

              鄭佳的本職工作是老爸評測的員工,此前她十分熱衷于在小紅書、微博等品牌上跟著明星和網紅種草,購買流量產品,但到貨后,她發現自己收獲得往往不是驚喜,而是失望和懊惱。

              失望來自于,她發現那些“一夜淡斑”、“光速潤膚”的產品往往得不到它們所標榜的效果,甚至還讓她的臉過敏泛紅。

              圖 | 這些年隨著網絡營銷的泛濫,以及“成分黨”風潮興起,許多行業開始建立標準

              懊惱則來自于,由于鄭佳之前沖動消費,常常囤了過多當下不需要的商品。

              在鄭佳洗手間的柜子里,現在還擺著了十多瓶乳液、乳霜,十幾提卷紙,近20斤洗衣液,上百顆洗衣凝珠。

              某次,鄭佳種草了一款標價近1萬元美容儀。恰好“老爸評測”也在內部招募評測,當她看到那款產品“免費試用、只需每日分享使用效果時”,鄭佳第一時間報了名。

              但收到機器后的一個月,鄭佳發現,機器對皮膚的改善有限。在結束評測要還回機器的時候,她長舒了一口氣,感覺自己扔掉了累贅,“原來貴的東西也不一定好”。

              從那時開始,鄭佳才真正意識到產品功效不是由價格和品牌決定,她開始探尋產品背后參數的意義,“當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時候,就不會再被廣告語哄騙。

              也正是如此,鄭佳在直播時都會在直播間里,詳細地給粉絲說知識點,反反復復告訴粉絲,“一定要思考好了,理性購買”。

              盡管老陳、瑞姐和鄭佳生活在不同城市、圈層,但其所展示的消費觀念的變化,正是當下普通消費者的縮影,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產品的數據而不是品牌,關注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大家都愛買什么。

              這屆“越來越難滿足”的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他們購物需求的改變,又意味著什么?

              在“老爸評測”的帶動下,2015年開始,也涌現出不少和產品評測有關的內容平臺,但大部分賬號的內容更新頻率有限,甚至更新了幾條就消失了。

              原因在于,產品評測是一件“吃力”但短時間內不一定能“討好”消費者的難事。

              為了撰寫有毒書皮的文章、以及對產品合規檢測,最開始,魏文鋒是自掏腰包支付了9500元檢測費,將7款包書皮送到江蘇省泰州市國家精細化學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

              當7款書皮均存在質量問題的結果出現后,魏文鋒很擔心這種有毒書皮會影響其他父母。

              為了吸引社會對類似問題的重視,魏文鋒個人又投入約10萬元拍攝了一部關于檢測毒包書皮的紀錄片,得到了CCTV、人民日報等媒體的轉發和報道,才讓視頻播放量累計超過了百萬次。

              圖 | 針對“毒書皮”制作的視頻

              這種執著和堅持,并不是大部分評測內容博主所能堅持的。

              對于北漂的奶爸宋凱來說,結婚、生子,租房一個月的開銷“起碼要1萬5千元”,這也意味著他需要在廣告、資訊爆炸時代,擁有很多的透明的信息,盡可能在預算范圍內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

              市面上被稱為“性價比之王”的某米家用RO凈水器也要2000元左右,但在老爸商城參與活動購買的效果更佳、檢測合格、大品牌、質量可靠的凈水器則只要1500元。

              除此之外,孩子出生后,宋凱家里也經常添置一些全新的家具。而媒體報道的“甲醛房”讓宋凱憂心忡忡,他擔心家里甲醛超標,危害家人的健康,一直想測家里的空氣環境。

              可甲醛檢測的費用也讓宋凱心生難意,甚至僥幸地想,“說不定家中的甲醛沒那么嚴重?”

              結果沒多久,宋凱就發現,魏文鋒也關注到了甲醛含量的問題。2016年8月,老爸評測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了甲醛檢測儀漂流活動。

              魏文鋒向487位家長眾籌了5萬元,購買了3臺高精度甲醛檢測儀。家中裝修的家長可以排隊依次申請免費使用甲醛檢測儀,不必支付押金或簽訂協議,只需在漂流日記本上留言。

              “我很佩服他的勇氣,但也很佩服他的洞察,他關注到了所有父母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宋凱說。

              “消費者不是只想看測評,我們肯定優先考慮安全性,但買給孩子用的東西,哪能用自己的孩子來做實驗呢?”

              宋凱并不是孤例。老陳今年迎來了二胎,此時大寶已經10歲,他過去的育兒經驗已經過時,比如在選擇尿不濕上。

              10年的時間里,尿不濕的技術、品牌都在增長,光看產品的成分已經不夠,需要更多的專業信息輔助。

              但是如何找到這些專業信息是老陳的短板。

              于是,老陳從關注多年、信任的“老爸評測”發布的內容里,找到了關于尿不濕的評測,并按照測評的結果,一個品牌一個品牌的選購產品,最終找到了孩子用起來不會紅屁股的產品。

              圖 |“紙尿褲”評測過程中的部分數據,讓老陳覺得公平公正公開

              老陳的購物初衷,也是擁有媽媽身份的瑞姐,在購物時候的優先考慮,“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安全所最重要的,信任是第一位”。

              無論是出于什么的需求,讓消費者改變了購物方式,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在訴諸理性的背后,是這群消費者是這群人希望更被尊重。

              在經受住了產品廣告轟炸、消費主義的綁架后,消費者們想把選擇權從商家手中拿出來,把商家語境中的"你需要買”,變成數字理性的數字,從中篩選出“我真的需要”。

              換句話說,消費者們希望去其雕飾、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現在他們更在乎自己的真實感受。

              老陳還記得,自己十多年前大學畢業時,一個月工資800塊,為了“顯得有面子",他拿這800元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隨后吃了一個月的饅頭和泡面。

              那是老陳第一次為了買大牌省吃儉用。事實證明,購買了那雙名牌球鞋后,他并沒有在一夜之間變成廣告里宣傳的那種人,擁有別人羨慕的眼光,鞋子也沒有穿上更舒適一點。

              甚至因為這次沖動購物,嚴重的影響了他的生活,讓他很長一段時間都背著生活費不夠的枷鎖生活。

              從那以后,老陳開始反思自己的購物觀念。但因為精力有限,面對海量的商品的時候,老陳不得不成為一個帶著枷鎖跳舞的人——一面買大牌追求質量,一面渴望能有更科學地標準及透明地信息,保證自己買到手的東西合格。

              這種渴望,隨著老陳身負角色地增加,越發急切地渴求,于是他開始更關注產品本身,從質量第一到安全第一,從品牌到成分,從廣告到報告,只為了獲取更加多的信息。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多的老陳們、樣本足夠多樣的時候,從這群成分黨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回答這一群“買不動”的消費者內心更深層次的性需求——

              在紛亂復雜的信息時代,消費者能通過某種方式或者標準,追本溯源,對產品從原料、生產過程、產品品質全方位進行評價,挑選出優質的商品,用的安心、放心。

              這不僅是消費者應該掌握的知情權,也是我們所渴望的平等尊重。

              *(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亚洲av永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