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霏
編輯/李信
隨著越來越多的芯片相關公司宣布漲價,有關芯片產業鏈的漲價圖譜逐漸清晰,漲價不再集中于芯片代工企業,已逐漸蔓延芯片廠商領域。
據財聯社消息,日前聯發科或將針對旗下最重要的手機芯片調升價格,原因是由于新興市場需求大好以及疫情后下游拉貨動能增強。而后業內人士也公開證實,聯發科近期確實調整了手機芯片價格,其中4G芯片漲幅最高,達到了10-15%,5G芯片的漲幅則是約5%。
目前,聯發科是全球頭部手機芯片廠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較高。據CINNO Research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聯發科市場份額呈現爆發式增長,漲至31.7%,首次成為國內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廠商。
CINNO Research發布的6月SoC出貨搭載數據(MediaTek即聯發科)
聯發科芯片漲價其實也不讓人意外,realme中國區總裁徐起3月曾預料:“今年不僅缺芯,像電池、套片等部件也暴露了一些緊缺。目前雖然定價機制還沒有受到相應的影響,但是下半年價格有可能會產生浮動,這是我基于當下的預判。”
而此次讓聯發科漲價的直接原因,除了芯片本身供不應求,更直接的原因是幾個月前,原材料廠商、臺積電等多家頭部芯片代加工廠紛紛宣布漲價。
此前一波芯片代加工廠漲價已經引起了手機行業的恐慌,現今芯片研發廠商也接連漲價。而上游產業鏈的集體漲價,必然會將成本壓力傳導至下游市場。
但芯片漲價對頭部手機廠商影響并不會很大。去年美國制裁的風聲傳出后,除了華為連夜包機運芯片外,小米OV等緊急囤貨,國內主流手機廠商暫時沒有那么“缺芯”。真正受擠壓的是全球手機市場廠商中“其他”一欄里的中小非主流品牌。
如果這些廠商手機不漲價,只能自己承擔利潤空間縮小的代價;一旦漲價,就會“性價比”不再,優勢大減。
資源為王的手機行業里,競爭一向慘烈。頭部廠商已經自顧不暇,如今一邊應對步步緊逼收割市場的手機頭部企業,一邊面臨芯片漲價,中小手機廠商恐將面臨更艱難的生存空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