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 者丨王俊
編 輯丨李潤澤子
圖 源丨圖蟲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9.2萬億元。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企業憑借技術創新、網絡規模效應迅速擴張。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民事糾紛也時有發生。垂直領域中訴爭焦點有哪些?頭部互聯網企業之間涉訴案件如何分布?
11月20日,在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與《財經》(博客,微博)商業治理研究院主辦的互聯網案件司法審判分析報告研討會上,發布的報告解答了上述問題。報告顯示,互聯網企業訴訟多集中于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占比高達99%;從Top3 App所屬企業之間的訴訟來看,此類訴訟在生活、美食佳飲、娛樂、音樂、攝影與錄音等類別應用中較為集中。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勝訴率高
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38.6%,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愈發重要。數字經濟活力迸發離不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貢獻,目前我國已有11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三十強,一些頭部互聯網企業憑借技術創新、網絡規模效應迅速發展壯大。
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民事糾紛也時有發生,涉及知識產權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多個訴訟領域,對于司法審判也不斷提出新的挑戰。
《互聯網行業近年訴訟分析報告》(以下簡稱《訴訟分析報告》),頭部互聯網企業在各業務領域的競爭情況隨著自身業務拓展、行業交錯和集中、競爭加劇等原因各自產生訴訟,不僅聚集于同一垂直領域,也存在跨平臺的情形。
《訴訟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企業訴訟多集中于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占比高達99%。
在1753份一審判決文書中,有1740例為知識產權糾紛,分別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錄音錄像制作者權屬糾紛”、“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三類案件。目前來看,原告作為主訴一方發起的訴訟都取得了勝訴。
“該類案件案情相似、案件批量發起、證據鏈條完整,因此原告往往能獲得較高勝訴率。但也正因為同類型的批量訴訟案件在互聯網公司之間占比較高,導致最終在數據呈現上,原告勝訴率較高。”《訴訟分析報告》分析稱。
泛娛樂App之間訴訟多為知識產權侵權
從垂直領域來看,《訴訟分析報告》指出,App Store中23個類別的免費應用排行榜中,娛樂、音樂、攝影與錄音類別中的抖音、快手、嗶哩嗶哩、愛奇藝、網易云音樂、酷狗音樂的訴訟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領域,被控侵權行為指向的作品主要有文字、音樂、視聽作品,侵害其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錄音錄像制作者權”。
其中,既有平臺未能盡到“通知-刪除”義務,間接的放縱用戶的侵權行為,也有平臺作為侵權行為方進行侵權。
而生活服務類App之間存在“著作權侵權糾紛”以及“不正當競爭”。
2013、2014年間,美團因盜用大眾點評平臺展示團購商品的圖片,遭大眾點評起訴,案由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但后續并未檢索頭部生活服務類App存在“著作權侵權糾紛”。生活服務類App之間的訴訟主要集中在不正當競爭,例如美團與餓了么之間,因商戶發布價格對比廣告,而涉及不正當競爭,此類訴訟中,商戶與平臺作為共同被告,皆為敗訴。
《訴訟分析報告》指出,隨著數字內容產業不斷發展,該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仍將持續,但隨著政府強調要“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集中于“消費互聯網”的訴訟糾紛可能擴展至“產業互聯網”等各方面。
本期編輯 劉巷 實習生 張可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