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置辦年貨是中國人過年的必備活動,隨著互聯網和網購的興盛,置辦年貨的陣地漸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自2016年“網購年貨節”概念被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爭相提出以來,線上年貨節接連爆發出了驚人的銷售力。而今年的年貨節更加熱鬧,隨著新銳電商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的加入,年貨節毫無疑問成為了2022年的電商節日促銷首戰。
1月6日,拼多多聯手逾百萬品質商家及上千個農副產品品牌,共同啟動“年貨節”。“區別于雙十一,年貨節不是簡單的‘大促’,置辦年貨是每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拼多多年貨節負責人表示,今年在生鮮水果、堅果小吃、酒水沖飲、居家百貨、美妝服飾、數碼家電等全品類大促的基礎上,拼多多貼合節日需求主打品質農貨。
丹東草莓不僅受到消費者喜愛,還是一個富民產業。
爆款頻出
每年12月,草莓最大的銷售季就要來了,東港的草莓種植戶和商家都忙碌起來,抓住春節,這個銷售季就成功了一半。現在通過電商,以前最遠只能賣到沈陽大超市的丹東草莓,現在8小時就可以直接賣給全國消費者。
搭上了新電商的快車,直連消費者,并通過改進種植技術,運用更成熟的合作社模式等,丹東草莓用了30年,付出了種種努力,才從默默無名成為年貨爆款。這也曾是中國大部分的地域性農產品(000061)曾經面臨的問題,而電商的出現讓農產品走上了“馳名”的快速通道。
“永昌肉羊產業曾長期面臨數量大但規模小,品質好卻沒品牌、賣不出好價錢的尷尬。”永昌縣電商發展中心主任曹學軍表示,近幾年,肉羊上行的堵點逐漸被電商疏通。隨著手機變身“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借助“直播+拼購+產地直發”的高速通路,客單價穩定在10斤300多元的永昌羊肉成為拼多多平臺最受歡迎的爆款羊肉。春節,燉一鍋羊湯、煎幾塊羊排備受江浙滬消費者歡迎。
網店后臺數據顯示,店鋪的客戶群體年齡在31-50之間,主要購買人群地域為浙江、廣東、江蘇、山東、上海。此外,洪湖的粉藕、孝感的紅菜苔、德州的扒雞、新疆的冰糖心蘋果、內蒙古的羔羊肉等等,這些地方特產都在年貨節爆款之列。
“我們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日均銷量在5000單左右,去年全網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杰森水產創始人兼總經理張小風說,“洪湖蓮藕賣得很火爆,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2020年才在拼多多上開店的洪湖市杰森水產有限公司,目前在拼多多已有4家店鋪。
消費升級
不僅僅是新鮮的農產品,疫情帶來的餐飲習慣變化加速了預制菜消費的普及。2022年春節前夕,預制菜這條蓄勢良久的賽道徹底火了。根據NCBD發布的《2021-2022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會突破83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數據顯示,北京就地過年人數比往年增加700余萬人。今年受防疫政策影響,就地過年仍會是不少人的選擇。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國聯水產(300094)的金湯酸菜魚、水晶蝦餃等預制菜是該平臺的年度熱賣產品。
“為讓用戶吃得更好,我們近期專門上架了特大號的黑虎蝦。這個品種煮熟后整只通紅,端上桌,節日氛圍拉滿。”國內水產食品龍頭國聯水產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除了鮮蝦、蝦仁等核心產品,國聯水產還在年貨節期間增加了以魚、蝦等海鮮為主要原料的預制菜品的供應,備貨量較日常庫存多出一倍。
此外,還有美國的開心果、智利的車厘子、新西蘭的奇異果、加拿大的牡丹蝦、新西蘭的帝王鮭、挪威的北極鱈、法國的吉娜朵生蠔……與往年相比,拼多多百億補貼今年準備了更多全球直采的好貨。
年貨消費折射的需求之變,蘊藏著消費升級的新潛力,用消費者的角度,才能挖掘出未被開發的需求或者找到新的需求。拼多多年貨節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持續匹配城鄉消費者不斷升級的年貨需求,通過‘城鄉年貨共享’,推動各個產地把握年貨銷售旺季,開拓全國市場,是我們全力激發和匹配這股春節新消費浪潮的目標所在。”
(實習生王雨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作者:易佳穎 編輯: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