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度發(fā)布文心一言,國內類GPT產品高調推出,成為公眾和業(yè)界關注熱點。3月29日,在360主辦的2023數字安全與發(fā)展高峰論壇上,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發(fā)布了關于大語言模型的中國版ChatGPT產品,“翻車”隨之成為坊間話題。
在現場演示環(huán)節(jié),當周鴻祎提出“梅西在阿根廷國家隊進了幾個球”時,360 AI給出的答案是:100個球。而根據媒體公開信息,目前該問題的答案應該是102個球。周鴻祎讓其進行再次檢索,360 AI生成的答案仍為100球。
周鴻祎稱,對這個答案我不滿意,并稱360 AI就像是個“孩子”,今天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把“孩子”抱出去展示下,還要趕快抱回來。
(相關資料圖)
360版ChatGPT在現場演示“翻車”,也是預料之中。此前,百度文心一言采用“DEMO演示”形式,用提前準備好的問題和答案做演示,卻由于視頻生成能力成本較高,目前還未向用戶開放,引來了不少吐槽。而媒體試用過程中,發(fā)現文心一言在交流時仍有不少漏洞。
在國內率先做吃螃蟹的人,非議之外也有“多給一點時間”的聲音。畢竟,哪怕是ChatGPT自身,其數據庫也只截止到2021年,在之前用戶的測試中,ChatGPT回復內容出錯并非個例。谷歌同樣因為剛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首秀中回答錯誤,導致其股價大跌。
如果放置在更宏觀的視野當中,AI目前所代表的恐怕仍只是“有限理性”。據2014年的一項報告顯示,自印刷機問世以來,人類已經出版了約1.29億本書,其中近12%(1500多萬本書)已經數字化,在數字化的書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在網絡上免費獲得。而只有公開的、免費的數字化內容,才能進入AI可引用的數據集。包括ChatGPT在內的智能生成內容,受限于基礎數據內容的局部性和不完整性,在與人類交互時給出錯誤答案的概率不低。
因此,自ChatGPT問世以來,一方面,其開發(fā)方OPEN AI持續(xù)迭代升級,推動其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世界各國也對ChatGPT的應用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多個政府部門或高校明令禁止用戶使用ChatGPT生成的內容,除了防止作弊等行為,未嘗不是對其內容準確性的顧慮。
與此同理,對于360版ChatGPT“翻車”應抱以寬容的態(tài)度。作為后發(fā)者,國內企業(yè)在預訓練大模型的積累上相比ChatGPT尚有不小差距。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要從人工知識表達轉向大數據驅動的自動學習技術,從分類型處理的多媒體數據轉向跨媒體的認知、學習、推理演進,從追求智能機器到高水平的人機、腦機相互協(xié)同和融合,從聚焦個體智能到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群體智能融合。如此多的要素組成都在說明一個道理:生成式AI距離公眾預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包括360在內的國內企業(yè),無論是長周期的資金、人才等投入,還是數據積累的量和質漸進式推進,都將不斷經歷試錯過程,在反復試驗和內外測試中去了解自身類GPT產品的成熟度。所謂出錯及BUG,也將讓工程師們在真實運行環(huán)境中,檢驗相關技術和產品在人機交互過程中所能達到的智能化水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予以完善。
之前周鴻祎曾提出,有開源技術做基礎,以及中國企業(yè)工程化和技術落地能力強的優(yōu)勢,造ChatGPT比造芯容易。他甚至樂觀預言,在技術創(chuàng)新、生態(tài)構建以及產學研合作等問題上,再加上國家鼓勵性政策的扶持,兩三年,中企就能趕上來。
這其實也隱含了另一層意義,在ChatGPT所構建的開源生態(tài)體系當中,國內AI企業(yè)既是快速獲取底層技術資源、搭建產品框架的受益者,同樣會利用自身在垂類應用和技術轉化的經驗,加快類GPT產品集群的開發(fā)和應用,加速生成式AI在更多行業(yè)和領域落地。而持續(xù)的試錯,迭代,將讓生成式AI在中國這個超大規(guī)模市場,獲得巨大的應用場景,為GPT生態(tài)的擴容做出貢獻。
作為用戶,應對國內類GPT產品的推出持歡迎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地冷嘲熱諷。畢竟,所有參與其中的國內企業(yè)和用戶,都將有助于人類已有的經驗、知識,轉化為生成式AI深度學習的養(yǎng)料。讓國內AI產業(yè)通過主動參與最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應用,在新一輪信息工業(yè)革命中成為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從而掌握更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競爭力。
這,不也是之前國內新能源車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文/畢舸(財經評論人)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王心
(責任編輯:冀文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