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工,目前的數據處理還要多久能完成?”
(相關資料圖)
“呃,至少還要48小時吧”
“那現在這48小時內產生的數據呢?還要額外的48小時?”
“不,可能要更多,沒準上百小時……”
“那還愣著干嘛,加服務器呀?”
“王總,機房的功耗已經到極限了……”
因為數據處理的事兒,身為公司技術負責人的陳虎最近頭疼不已。雖然大家都說2023年行業不景氣,但幸好早在年初公司就簽約了某項智慧交通的服務大單,從3月運營至今也還算流暢。但就在最近半個月,隨著計算、存儲等資源的消耗,平臺運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而智慧交通每天成千上萬攝像頭、傳感器產生的數據還在源源不斷的加入后臺數據庫中——一邊是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的數據,一邊是慢悠悠的網絡和存儲延時,巨大的壓力讓他整夜睡不著覺,頭發也掉了不少。
這也是當下不少城市推行智慧交通遇到的現實問題。特別是伴隨著數字化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有了自己的智慧交通管理平臺。在今年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背景下,更有許多城市希望以數字賦能發展,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
以往,交通信號燈都采用的是既有的默認設定,無論流量情況如何、無論是否擁堵,信號燈都按照設定好的時間切換,難以實現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甚至還需要交警親自到場進行指揮。而在使用智慧交通系統之后,管理人員在指揮中心的智慧大屏上就能看到城市交通的整體狀況,也可以通過智慧交通管理平臺對路口交通流量、流向進行24小時精準監測和分析研判,精準控制紅綠燈等交通信號設備。除此之外,人臉識別、即時曝光等智慧應用也管住了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優化交通效率、提升了交通安全性。
然而,如何處理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603138)就成為了最棘手的問題。雖然在當下,許多人都認為數據是“財富”,是數字化時代的“石油”,但正如原油也需要提煉等處理一樣,要想讓數據真正發揮價值首先就是存儲,之后還要經過清洗、分析等多步驟才能加以利用。
換句話說,陳虎現在連數據存儲都難以實現,萬里長征還沒有走出第一步,就更不要提發揮數據價值了。
當然陳虎也想過很多辦法,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租用云服務器。相比自行購買來說,租用云服務器首先解決了時間上的緊迫問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租賃當天上線,即便需要一系列的調優配置,也只是很短的時間,完全可以滿足“火燒眉毛”的時間限定。但之所以還沒有做出選擇,則是因為陳虎還沒有找到一家適合的云服務商,無論是安全、效率、價格還是其他方面。
安全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云計算特別是公有云服務平臺發展到今天,各大品牌在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家技術,故障率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根本不需要為此擔心。
價格雖然很敏感,但云服務商的技術、運維、服務團隊支持,以及個性化需求的響應等同樣重要,更何況面對刻不容緩的數據存儲難題,價格并不是陳虎重點考慮的范疇。
最核心的是效率,是數據的存儲問題,說到底就是后端數據中心存儲與網絡的延時。如果想把智慧交通項目中大量傳感器數據(如煙霧、濕度、溫度等)存儲到數據庫中,就必須要求后端數據中心有強大的 I/O能力,能夠在 I/O 密集型場景下有良好的表現。但這一圈觀察下來,雖然不同品牌的優點不少,但缺點也足夠突出——針對時延敏感場景,很少有云服務商能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尤其是針對MySQL和Redis等場景應用下,傳統表現已經難以滿足需求。
“老同學,忙啥呢?”突然彈出的微信消息將陳虎從思緒中拉了回來。對方正是自己大學同學,如今供職于某研究機構的張林。“聽說你們在做智慧交通的外包運營,有些問題想請教下”,張林還是那直率的性格,少了職場上的客套,多了些同學之間的開門見山。
“別提了,你先別問我,我先問問你——現在這些云服務商,哪個比較靠譜?”
“這個問題還真問對人了,大大小小的云服務商我也接觸不少的,但靠譜的話......”說到這里,張林賣起了關子。
“誰呢?就別賣關子了,我的老同學。”焦急萬分的陳虎,聽到這里眼里冒出了光。
“青云QingCloud(股票代碼:688316)。他們家的技術、服務在我接觸過的廠商中,都很不錯。”張林這時候慢慢說道,“端午節的時候,我們的服務器出現了效能問題,青云的小伙伴及時響應和精準判斷,迅速調試了2個故障。這是我從業多年,遇到最好的。”
“那太好了,但我現在有一些數據存儲的難題,不知道他們家能不能解決呢?”聽完張林的描述,陳虎一股腦地說出了自己的境遇。
“嘿,當然可以啊,青云是國內最早一批的云服務商,研發技術業內一流,產品也很靠譜。這不最近,我聽說青云又要上新了,叫新一代計算型e4云服務器,搭載了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性能猛增,解決你這個數據存儲難題綽綽有余。要不,你試試?”
“你說的是搭載了年初發布的那個?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臺?”
“是呀,但哥們,套一句廣告語,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青云e4云服務器的內存吞吐能力提升 50%,網絡延時降低 35%,這不正是你要的么 ”。
其實只要是業內人,多少都聽過今年年初新至強發布的消息。作為英特爾發布的第四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研發代號為Sapphire Rapids的新至強采用了Intel 7制程工藝,單顆處理器的最大核心數增加到了60個內核。和上一代產品相比,通用計算性能平均提升了53%,內置多種加速器,讓性能更進一步。尤其是借助英特爾?高級矩陣擴展(英特爾? AMX)實現AI功能的顯著加速,提升深度學習與訓練推理性能。更重要的是這些提升也同時帶來了35%的 I/O性能提升、30%的網絡延遲降低和100%的網絡性能提升。換句話說,相比上一代平臺,新至強在 I/O與網絡吞出能力上的表現更好,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實現數據的存儲與調用。
“你這都是理論數據吧,聽起來提升了而已”,雖然張林介紹了一些新至強的優勢,但在陳虎看來這些數據更多只是一種商業宣傳,身為理工男的他更相信實測數據,畢竟技術再先進也要應用在實際的場景和業務當中。
“怎么?連我你都不相信了?我們實驗室最近正好聯合青云QingCloud進行了相關測試。就拿最常見的4C8G配置(即4核CPU、8G內存,編者注)為例,實測發現內存吞吐能力最大提升50%,隨機讀寫性能提升340%、延遲降低210%,具體到數據庫來說,Redis性能最大提升57%,MySQL性能最大提升286%……這些數據不知道陳總可還滿意?”
“你小子,可別逗我,哪能有那么大的提升,你們是不是動了手腳?”坦白說,聽到這些數字的時候,陳虎驚艷不已,畢竟在如今CPU性能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的情況下,20%就已經算是“巨大提升”了,而提升一個數量級的200%簡直是是天方夜譚。所以,他不得不再跟張林確定一下數字的準確性,甚至他也懷疑是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千真萬確,我有必要騙你么?”作為測試的親歷者之一,張林很理解陳虎的疑問,畢竟自己在看到這些數字的第一時間也難以置信。
其實青云e4云服務器的優勢還不僅如此,除了滿足大數據、數據庫等場景需求,在AI推理、云原生、高性能計算等更多場景下也有著不俗表現。比如現在流行的AIGC就可以借助e4云服務器,實現AI推理,而基于e4優秀的計算性能、彈性伸縮和分布式存儲等特點,幫助企業高效開發云原生應用。
“我覺得不太可能,除非讓我自己試試”,陳虎的確動了心,要是有這樣的表現,還說什么48小時,分分鐘就能完成任務,后續的數據分析也自然是水到渠成。想到這里,他甚至想直接趕到張林的實驗室去看看,“你們還在望京那個什么大廈嗎?我這就過去”,陳虎已經迫不及待。
“陳總,你太OUT了,云服務自然要在云上測試才算數。我發你個鏈接,里面有青云QingCloud 計算型e4云服務器的測試連接,像你這樣的企業用戶能領300元的代金券,輕松體驗個幾天沒問題。就算是以個人名義也有50元代金券,分分鐘體驗全新系統。不過這個優惠券是每天限量的,免費領取先到先得,你得抓緊,別一忙又忘了。”
“行了行了,別啰嗦了,鏈接趕快發過來”
“剛微信給你了。解決完你的事兒,我還有些智慧交通的運營問題要找你呢?……喂,陳總,陳老板,你在聽嗎?”
“要不你下班直接過來吧,咱們見面說……對對,就是我們公司樓下的那個烤串店……老同學嘛,不用客氣的……”。來不及放下電話,陳虎就撥通了總經理的號碼——
“王總,關于智慧交通的項目,我有新情況跟您匯報……”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責任編輯:劉靜 HZ010)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