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優客工場、辦伴……失落,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相關資料圖)
01
2023年,經濟和資本雙重寒冬,當潮水退去之后,商業辦公領域第一批裸泳暴露出來的,是前幾年投資市場的弄潮兒——共享辦公。
共享辦公隨著共享經濟應運而生,體現在國內市場,時間則在2015年前后。2015年,在政府引導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興起,以WeWork為師的一大批共享辦公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
比如,毛大慶創辦的優客工場;潘石屹依托SOHO中國推出的SOHO 3Q;在北京海淀中關村(000931)創業大街誕生的氪空間(母公司“36氪”),前我愛我家(000560)副總裁張劍創立的納什空間;前綠地集團執行副總裁、總建筑師胡京創立的辦伴(后品牌升級為“堂堂加”),以及夢想加、方糖小鎮、筑夢之星、創富港等等,這些還不包括在爆發期就倒下的“地庫”“青年聯合辦公空間”“孔雀機構”……當然,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吸引了WeWork、雷格斯、TEC德世、世服宏圖等一批全球共享辦公企業入局。
一位曾經的共享辦公從業者告訴選址960:“2015年,只要做共享辦公,基本都能吸引到投資。”
如今再回首看當年的這些新星,3300億的WeWork脫下概念光環,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市值如今不足3億美元,破產在即;紅極一時的“共享辦公第一股”優客工場,開盤價從最初的9.25美元跌至0.55美元,跌幅達98%。近期,公司及其創始人毛大慶更是陷入了“老賴”的尷尬處境;去年剛剛提交IPO的堂堂加(前身即“辦伴”)7月曝出提前解約、清退租戶和拖欠租金各種狀況。據悉,辦伴北京目前已經關閉,南京事業部也遭遇員工工資、傭金、物業租金拖欠等各種情況;創立即奔著上市的SOHO 3Q則早在2019年被潘石屹打包賣給筑夢之星……放眼望去,曾經是資本寵兒的共享辦公頭部企業幾乎“團滅”。
共享辦公的商業模式,難道真的是走不通嗎?
優客工場股價
02
不盡然。
在WeWork頂著共享辦公概念創建者身份跑馬圈地時,有一家外企1995年已經開始在國內布局聯合辦公網絡。這家企業即雷格斯。
雷格斯,1989年成立于比利時布魯塞爾,致力為靈活、機動的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方式,客戶包括谷歌、諾基亞、東芝、微軟、迪斯尼、三星、匯豐銀行等,以及數千家不斷發展的中小企業。2000年,雷格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更名為IWG集團。
根據IWG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其半年核心利潤上漲48%,達到1.98億英鎊(約10.88億人民幣)。
國內與優客工場對標的也有一家——創富港。
創富港成立于2008年,以為創業企業提供服務為主要業務,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官網顯示,其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250余個空間,運營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員工規模超過1000人,累計服務企業超過30萬家。
不同于優客工場長期處于凈利潤虧損的狀態,創富港已經連續6年凈利潤為正。年報顯示,2022年全年營收6.99億元,同比增長7.85%;凈利潤4780.97萬元,同比增長268.65%。2017年至2022年,創富港公司凈利潤從1842.74萬元增長至4780.97萬元,漲幅達159.48%,每年平均漲幅為31.90%,整體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另外,根據消息,近兩年星巴克,四大行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探索和試點共享辦公業務。
上海星巴克推出國內首家“共享辦公室”
這和市場需求不無關系。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研究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34.9%,創近5年來新高。2023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加至1.4萬億元。而截至2022年末,中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工信部數據)。
那為何明明起點很高的WeWork、優客工場等一批會走到瀕臨破產的地步?
03
沒有務實的商業模式,再漂亮的概念都是流沙聚塔。
如今回頭復盤WeWork和優客工場的發展模式,無一不是通過全球瘋狂跑馬圈地和燒錢,以虛妄的共享經濟概念來融資,最終不可避免地長期虧損、長期沒有現金流,馬太效應下最終消磨了投資人的信心和市場的耐心。
而概念下的空虛,導致二者均成為了無根之木。
反觀成立了三十余年的雷格斯,其目標從初創到現在一直就很明確,就是“使個人或企業可隨時隨地以任何形式辦公”,創富港同樣,其圍繞創業企業核心需求,提供了工商注冊、財稅代理、打造引薦生意的社群平臺、共享資源等一站式服務平臺。
撥開WeWork漂亮的外衣,最終其也不過是個二房東,且價格偏昂貴,對于資金本就不寬裕的大部分創業者和個體工作者并不友好。長期達不到盈利的出租率,加上使元氣大傷的肆意擴張、過度投機和杠桿化……當寒冬來臨,WeWork們這才不可避免的倒在了路上。
灰燼亦有價值,失敗提供教訓。相信共享辦公這一輪泡沫被徹底戳破,這個有著不錯需求和前景的市場也會慢慢更趨于理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獨立運營,WeWork中國在此次WeWork瀕臨破產敗局中幸免于難。(2020年,WeWork中國徹底從WeWork獨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