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 正文

              2023雙態IT烏鎮用戶大會圓滿結束! 聚焦云原生、大模型,共議IT新質生產力

              2023-10-18 11:53:43    來源:財經市場周刊

              2023年10月14日上午,2023第六屆雙態IT烏鎮用戶大會兩大主題峰會之一的“云原生和大模型革新IT生產力主題會議”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ITSS分會、證券基金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聯盟指導,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DCMG)、雙態IT論壇、智能運維國標工作組主辦,ITSS媒體組、AI范兒協辦,共有來自金融、央國企等行業的500余人到場出席。


              (資料圖片)

              大模型時代已然來臨!DCMG、雙態IT論壇自2017年開始致力于推動IT生產力提升,歷經七年,從最初的DevOps、微服務、容器到現在云原生技術的百花齊放。此輪技術范式已經實現了從概念認知到廣泛的應用落地。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即將開啟新一輪技術范式的躍遷!

              在云原生時代,大模型和云原生如何協同革新IT生產力成為行業關注新焦點。為進一步促進IT生產力發展,加深行業交流,本次大會召開“云原生和大模型革新IT生產力主題會議”,重磅提出IT新質生產力公式,即:

              IT新質生產力=(開發+測試+運維+安全)*(云原生+大模型)*信創

              會議伊始,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組長肖建一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肖建一表示,未來,以ChatGPT為代表大模型即將開展新一輪技術范式的躍進。正如剛剛開場視頻中提到的:過去5年,云原生推動IT生產力發展,而未來5年,大模型將和云原生共同推動IT生產力發展。同時,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出席大會的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朵晶表示,下一步希望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能夠進一步推動更多的數據中心用戶參與ITSS標準研制,應用標準,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以ITSS標準為核心創建政產學研用五大主體聯動機制,合理推動ITSS研制驗證、轉化、應用、改進、全生命周期標準化工作。實現在行業實踐、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業務賦能、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價值。

              行業&產業側 探討云原生和大模型如何共同革新IT生產力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集團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清明從數字化建設框架、技術路線、運維挑戰、思考、探索、實踐等方面介紹了南方電網在數字化運維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陳清明指出,從技術方向來說,南方電網主要從“云化、微服務化”“應用架構中臺化”“基礎設施國產化”三個技術路線方向推進整體數字化轉型建設工作?;谏鲜雎肪€,主要面臨資產、可觀測性、穩定運行三方面的運維挑戰,對此,南方電網公司從上到下采用一套安全運維管理體系;建立統一安全運維平臺,實現全網一套平臺、安全和運行一套平臺。展望未來,陳清明表示,數字化運維的建設應當統籌運維業務的整體布局,整體運維體系建設對齊“四化”建設指引,做到運維流程標準化、運維操作自動化、運維決策智能化、運維業務數智化。

              翰緯科技聯合創始人陸培煒、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彭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裴丹、公安部一所關保技術事業部副研究員李海威分別從開發、測試、運維、安全四方面分享IT大模型的認知框架。

              翰緯科技聯合創始人陸培煒指出,2022年10月,ChatGPT的出現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相比包括內容生成、市場營銷等在內的商業側的熱衷,包括代碼生成、測試運力、運維日志、漏洞檢測等在內的IT側對AI大模型的應用還非?!袄潇o”。實際上,這種冷靜背后孕育著一種IT生產力領域的變革。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彭鑫從開發、測試兩方面介紹IT大模型。

              在大模型開發方面,彭鑫指出,未來大模型主要的發展方向是構建在大模型基礎上的復雜軟件開發支持能力。一種可行思路是在現有開發模式基礎上加強數字化和知識化積累,利用大模型的記憶、理解和關聯能力實現知識增強的代碼數字孿生。關鍵問題包括如何使大模型理解復雜系統業務和技術上下文以及軟件設計決策等;在大模型測試方面,大模型在大量代碼、測試代碼、自然語言語料進行訓練,從而更高效地生成更接近開發者風格、正確性高的、重要的測試用例。與此同時,基于大模型的軟件測試方法大量涌現。目前已有的基于大模型的測試方法主要集中于單元測試/接口測試階段,所關注的軟件類型有限,大模型的能力表現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大模型將面向更多測試階段和對象,大模型應用將進入更高層和復雜的測試應用領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裴丹從運維面臨的問題與技術挑戰、大語言模型的模型棧、運維大模型總體架構等方面介紹大模型的最新認知。

              裴丹表示,運維數據本身既是多模態的,又是實時的,數據關系非常復雜,開發小模型的邊際成本非常高??偨Y下來,面臨的技術挑戰有以下幾方面:對錯誤容忍度比較低,判斷對錯、標注門檻高,結果必須可解釋性強,支持知開銷的私有部署,同時運維語料不足,私有語料質量數量更不足,大語言模型無法直接處理結構化、多模態數據等方面。盡管運維大模型面臨非常多的挑戰,但是有辦法解決的。首先,通過模型分層方式,基于通識大語言模型建立懂運維大語言模型,在私有部署方面盡量做一些簡化,減少對語料要求和推理的開銷。其次,區分非結構化大模型。然后,通過檢索融合本地的知識庫,通過基礎模型框架把這些都粘合在一起。整體而言,運維的大模型是大勢所趨,前景可期,同時又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紤]到算法、算力、數據、場景等等各種問題,需要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公安部一所關保技術事業部副研究員李海威解讀大模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應用。

              李海威指出,安全大模型發展依托1個數據統一管理運營平臺,圍繞5大賦能方向(檢測,運營,開發,數據,攻擊)發展安全大模型,構建“隱蔽線索發現能力”、“智能化安全運營能力”、“共同防御能力”,從而助力關基防護走向“高階自智”。

              陸培煒總結到,我們從理論和應用的層面對大模型在IT領域應用做了一些認知的解讀,并做了大模型的IT領域賦能綜述,為業界提供下一階段規劃和應用抓手。結合云原生,云原生在IT生產力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新空間。云原生和大模型結合正在重新勾勒IT生產力的新的邊界,云原生加大模型與IT四大領域結合,最終將形成IT新質生產力。

              作為我國核心信息基礎設施領軍企業,中科曙光(603019)一直專注于高端計算、先進計算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積極布局存儲、數據中心、云、人工智能等新興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并在產業發展關鍵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中科曙光智能計算產品事業部總工程師孟慶春帶來《國產加速卡實現金融大模型創新》主題分享。

              孟慶春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算力經濟的發展。隨著AI模型越來越復雜,參數量越來越大,訓練算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摩爾定律,同時不斷攀升的巨額算力成本也給社會AI創新造成巨大負擔。智能算力成為核心生產要素。金融領域因其特殊性,非常注重安全問題,同時對性能,對支持各類異構計算,包括對他本身隱私計算都有一定的要求。中科曙光本身立足于高性能計算,安全領域,做了很多關于異構計算,包括隱私計算方面的工作。大模型的國內算力呈現構建通用算力/模型支撐、非孤立存在、快速迭代演變、生態和市場壁壘的生態現狀。在生態建設方面,中科曙光與與很多公司合作提供算力服務,主要用于人工智能能訓練和推理、科學計算、通用CPU計算方面。

              AI在不斷發展,不斷進化。從專注于某一具體任務的“小模型”進化成為可以同時處理多種任務的“大模型”,它對我們的思維、生活、工作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這個過程即是機遇也是挑戰。中信銀行(601998)軟件開發中心副總經理冷煒帶來《中信銀行測試大模型探索與實踐》主題分享。

              冷煒介紹到,基于AI大模型技術和高質量的資產數據,中信銀行在軟件測試領域打造了私域測試大模型—“第二大腦”,探索軟件測試生命周期多個環節輔助測試人員提升測試質量和效率。建設和優化“第二大腦”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數據的清洗和過濾。通過整理測試領域內所有結構化數據(例如測試過程數據、結果數據、歷史數據等)和非結構化數據(例如文檔、圖片、視頻等)形成知識語料庫。經過數據初篩,再由數據專家進行進一步的數據精篩,得到可供大模型使用的高質量數據;第二階段是數據編織。采用數據編織技術分層管理數據,由數據專家和測試業務專家共同標注標準形成規范,最后由測試專家針對不同語料歸納提示詞。第三階段是模型的監督微調訓練。即讓模型學習提示詞的意圖,按照不同的語料,生成不同私域場景模型,最后在測試知識語料庫和大模型算法的基礎上生成測試知識的向量庫,經過不斷調整和優化形成較為穩定、可靠的私域場景模型。此外,冷煒還介紹了大模型的三大重要支撐要素,即工具、資產和人才,他也強調人才是推動測試大模型未來進化的核心和關鍵。

              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軟件開發中心云計算實驗室研究員范威從痛點問題、企業級能力建設、建設規劃等方面介紹了中國工商銀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研發實踐。

              范威指出,近些年,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研發也迎來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在代碼補全、代碼生成、單元測試生成等領域也涌現出一些成熟的應用。結合開發人員在實際編碼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和問題,工行積極推動智能研發能力建設,以大模型、AIGC等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石,持續實現人工智能研發助手在智能代碼生成、代碼識別與檢測、代碼轉自然語言和交互式研發等領域的全方位能力突破,構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研發體系,覆蓋我行從需求、設計、編碼、測試、發布的研發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我行數智化研發水平,立足金融領域助力國內智能研發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目前,人工智能研發助手已經建設代碼補全、代碼生成、代碼檢索三大能力,并已面向中心開展試點推廣工作。

              范威表示,展望未來,工行會持續優化迭代人工智能研發助手能力體系,研究業界模型調優實踐,通過定制化訓練、Prompt工程,積累代碼模型調優經驗,持續迭代大模型版本,提升大模型的能力,從業界開源模型逐漸迭代為與行內研發體系貼合的定制化模型。

              國金證券科技研發部總經理熊友根從監管政策、發展歷程、探索路徑、開發現狀、選型思路、實踐效果、推廣等方面介紹了國金證券(600109)在開發大模型應用的探索與實踐。

              熊友根指出,大模型的特征有兩個:大和模型。大模型的大主要體現在數據量大、參數規模大、算力大三個方面。特別是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所形成的算力集、算力池、算力湖、算力港等等算力中心,使得計算能力呈現幾何級提升。在開發大模型選型上,國金證券的主要思路是對國內外主流開發大模型各項指標進行全面對比和分析,選擇最適合現階國金證券要求的產品,標的產品要能提供商用、滿足私有化部署、支持企業級定制、支持個性化訓練、支持主流開發工具、支持主流開發語言、安全合規等要求。在大模型的開發應用上,國金證券在工程師教育、模型能力、安全合規三方面都有不少經驗。展望未來,熊友根表示,國金證券大模型的未來規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圍繞新的五年科技戰略規劃“融合業務、平臺賦能,打造一流券商科技組織”的定位,以業務需求和客戶需求為導向,用Ai賦能公司業務發展;二是拓展兩方面大模型的應用,一方面是以AIGC、大語言模型為核心的交互式問答場景挖掘,另一方面是以證券行業專業領域為基礎的AIGC算法探索;三是構建通過Open Api調用公有云服務的通用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開源大模型和本地化部署的商業大模型。最后,熊友根以“未來已來,持續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機會”作為整個演講的結尾。

              北京靈云數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白應東帶來《大模型賦能網絡安全運營創新與實踐》主題分享。ChatGTP的出現標志“強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大模型是繼5G、大數據、互聯網后的數智能時代的又一“新基建”,在加速產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語言模型在復制和增強人類工作流方面具有顯著的前傾,在網絡安全產業升級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

              白應東表示,大模型給網絡安全帶來的底層邏輯改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大模型推理能力帶來檢測能力提升,即利用大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將人能夠辨別的威脅、傳統特征方式不好辨認的威脅識別出來;二是大模型推理能力帶來安全運營成本的下降,其本質就是替換了需要高級安全專家才能執行的任務,大模型可以執行復雜任務;三是自然語言交互帶來產品使用便利度的極度提升,即通過將大模型總結歸納、總結能力鏈接到傳統安全設備,顯著降低安全設備的運營難度。總結來說,整體的思路是場景為先,數據為王,解決大模型的瓶頸不是從0到1訓練大模型。

              在10月14日上午舉辦的“云原生和大模型革新IT生產力主題會議”上,除行業側、產業側等專家的主旨分享,還進行了信息技術服標準(ITSS)會議周方案介紹暨邀請儀式、ITSS分會專家委員會數據中心領域專家聘書頒發儀式、第一批ITSS智能運維團標評估證書頒發儀式、《云原生服務穩定性保障能力評價技術規范》標準發布以及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國標發布儀式。

              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會議周方案介紹暨邀請儀式

              ITSS分會一直致力于加速推進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化戰略的實施,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支撐數字中國落地,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構建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生態,定期舉辦ITSS會議周。2023年度ITSS會議周擬定于2023年11月14日-17日在揚州市舉辦。

              本次會議上,我們邀請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朵晶,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委會秘書長歐陽述嘉,上海市經信委副處長何煒,中國建設銀行(601939)運營數據中心副主任楊曉勤,華安證券(600909)黨委委員、首席信息官徐峰,海通期貨CIO何鐵軍,中債金科上海數據中心總經理何積泰、南方電網數字電網集團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清明上臺共同啟動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會議周邀請儀式。

              云原生成果集中發布

              ITSS分會專家委員會(數據中心領域)專家聘書頒發儀式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作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座,體現出越來越大的價值。為精細化信息技術服務領域,進一步做好數據中心領域相關工作,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ITSS)分會設立ITSS分會專家委員會(數據中心領域),邀請金融、電信、能源等行業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專家,圍繞數據中心標準研制、標準體系應用和推廣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會議現場我們邀請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朵晶、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組長肖建一上臺為上海上證數據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杜建新、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鐵錦程、中債金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何積泰、四川新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李秀生、海通證券(600837)股份有限公司羅秋清、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歐陽述嘉、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夏華勝、申萬宏源(000166)證券有限公司陳濱、南方電網數字電網集團有限公司呂華輝、國信證券(002736)股份有限公司楊陽、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梁德漢頒發ITSS分會專家委員會(數據中心領域)專家聘書。

              第一批ITSS智能運維團標評估證書頒發儀式

              為發揮標準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銀行、保險、證券、能源、運營商等各個行業運用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式構建智能運維體系,持續提升智能運維服務能力。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會組織編寫智能運維系列國家標準,其中通用要求團體標準(T/CESA 1172-2021)于2022年7月正式開啟了智能運維通用要求標準的應用試點工作,中國建設銀行、平安科技、光大銀行(601818)、浦東發展銀行、國泰君安(601211)證券五家單位率先開展了應用試點評估工作。

              會議上,我們邀請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朵晶、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組長肖建一、上海市經信委副處長何煒、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郭鑫偉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第一批ITSS智能運維團標評估證書。

              《云原生服務穩定性保障能力評價技術規范》標準發布

              隨著云原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行業用戶開始將業務進行云原生化,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觀測性,跨平臺管理和持續交付能力,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基座,云原生不僅承擔著穩定的重任,而且將以技術標準化,技術服務化的方式賦能行業用戶。為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雙態IT論壇和海通證券攜手組織了《云原生服務穩定性保障能力評價技術規范》的編寫。

              會議現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沈慶飛、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陳凱、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羅秋清、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閆鑫、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黃鶯、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紅濤、太保科技有限公司豐雋瑋、東方證券(600958)股份有限公司周浩波、南京云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張兵、上海翰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孫翊威共同發布《云原生服務穩定性保障能力評價技術規范》。

              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國標發布儀式

              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逐步深入,數據中心對提升全社會生產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作用越來越大,數據中心服務的中斷不再是數據中心自己的事,而是將會成為一個系統性的社會風險, 數據中心安全生產成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標GB/T 42581-2023《信息技術服務 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等級評價準則》應運而生并將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谏鲜鰳藴?,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轉化標準為認證實施方案,推出國內首個“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等級認證”項目,英文名稱縮寫DCBC;國標編寫組組織相關核心成員編寫《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評價規范白皮書》。

              會議現場,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朵晶、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先進測量工程中心主任武彤、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認證一部部長陳凱、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組長肖建一、太保金科云事業部總經理蔡健、同創永益副總裁鄭星上臺共同發布國標GB/T 42581-2023《信息技術服務 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等級評價準則》《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評價規范白皮書》,推出國內首個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等級認證。

              圓滿落幕

              隨著數字產業化基礎不斷堅實,產業數字化步伐持續加快,信息技術創新開始日新月異。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在提高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科學技術水平,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工作健康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工作組(DCMG)基于ITSS總結、制定和推廣數據中心運營管理標準和實踐,推動我國數據中心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DCMG的指導下,雙態IT論壇持續推動雙態IT發展創新,致力于打造最完整的雙態技術產業鏈。

              此次大會,諸多優秀行業用戶、權威專家與技術領袖,以主旨演講、圓桌討論等形式,向業界貢獻了運維、大模型等領域發展過程中的寶貴經驗。未來,ITSS分會、DCMG和雙態IT論壇將持續推動雙態IT發展創新,為更多的行業用戶提供最具價值的實踐參考。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關鍵詞:

              上一篇:百度用AI原生思維重構商業:AI Native商業全景應用發布,慧播星、智能導購打開電商新局面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