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甲狀腺科普學組主辦的第三屆甲狀腺科普大賽圓滿落下帷幕。大賽歷時近3個月,共113位選手報名參賽,經過作品征集、作品初篩、作品投票多個階段的角逐,冠軍最終誕生。
“甲狀腺科普大賽是一個嚴謹科學、可向民眾傳遞專業的甲狀腺知識科普平臺,能夠通過參加競賽分享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從專業大咖和選手同行身上提高專業水平、拓寬專業視野。”獲得甲癌組冠軍《甲癌科普-蝴蝶jie》的作者、湘雅博愛康復醫院住院醫生龍丹感慨道。
憑借《小豬佩奇很煩惱,小林大夫來支招》,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甲乳疝外科主治醫師林偉洵獲得其他組冠軍。“我們的參賽團隊希望通過參加本次大賽,能夠為全國民眾傳遞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同臺競技,切磋技藝,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我們的科普工作。”他表示。
此次大賽增設了“科普人氣王”“最具創意獎”和“最具潛力獎”。摘得最具潛力獎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主治醫師王曉龍介紹:“我此次比賽作品是甲癌組-《lazycancer》,講述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基本特征以及診治手段,以往都是以問答形式創作內容,顯得較為單調和枯燥,多數人較難去主動了解該疾病,我采用說唱方式將疾病的特點以及診療過程,以疾病、患者、醫務人員三方面為出發點去講述,以通俗的歌詞,歌唱‘洗腦’方式為大家傳遞相關疾病的信息。”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甲狀腺及乳腺外科護士長張金蓮選送了兩個科普視頻。“創作前我們先選定備受大眾所關注的內容,然后確定大標題,再定小標題,最后確定科普形式。這個視頻將大量信息以歌曲、表演、情景模擬演示等直觀形式表現出來,使左甲狀腺素鈉片的相關用藥知識變得生動、通俗易懂,適合各個文化層次、各個年齡階段的患者觀看和學習,使患者更深入了解該疾病用藥、飲食等多方面知識。”張金蓮說。最終,張金蓮制作的《警惕!孕媽媽要重視的甲狀腺疾病》獲得妊娠甲減組冠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頭頸外科主治醫師馮嘉麟獲得最具創意獎《得了甲狀腺結節,也不用和碘鹽說再見》。在馮嘉麟看來,做醫學科普,一定要懂得換位思考,要站在大眾的角度去思考。“想著如果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什么樣的標題會吸引我點進去看,什么樣的內容我更有興趣轉發給別人。”
“如果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或者夾雜了許多專業的醫學術語,那就變成了給大學生上課,而不是給大眾做科普。醫學知識雖然是嚴謹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辦法,比如情景劇、動畫、或者歌曲改編的形式,讓嚴謹的知識,變成有趣的知識,做有趣的科普。當然,也可以偶爾做一次‘標題黨’,取一些有趣或者吸引人的標題,讓大眾點進來觀看,如果視頻內容確實有用或者有趣,大家其實也是很樂意轉發的。這樣粉絲量和播放量就都能上升了。”馮嘉麟認為。
該大賽是目前國內甲狀腺領域內最權威、影響力最廣的科普比賽。“連續三屆甲狀腺科普大賽的舉辦,不僅有效提升了公眾對甲狀腺疾病的正確認知,更發現了醫院內部的科普人才,積累、打磨了一批精良的科普作品。”專家評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教授王卓穎說。(馬愛平)
關鍵詞: 科普人氣王 第三屆甲狀腺科普大賽 照本宣科 醫學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