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騰訊收購擱淺后,黑鯊團隊從2022年8月的1000余人,減少至目前的100多人,僅保留互聯網、職能等少數部門。
據前黑鯊員工透露,裁員補償金“N+1”并非一次性給予,而是分成六期發放,足見黑鯊的現金流窘迫。
但即便如此,2022年12月份被裁員的員工,也未能在原定的1月10日拿到足額的首期補償金。據員工統計,超80%的人僅拿到了2000元。
因未能足額發放補償金,黑鯊向員工發送的通知短信
與此同時,成立才半年左右的騰訊XR(擴展現實)業務線,幾乎傳出調整業務方向的消息。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在黑鯊收購一事受阻后,騰訊原先通過直接收購來自建 XR 硬件生態的路徑將有所改變,因此對 XR 業務線內部分項目進行了調整。
如果把時光倒回到一年前,當時,黑鯊科技正躊躇滿志地等著被騰訊全額收購,并為此大量高薪聘請VR(虛擬現實)人員。而騰訊也積極籌備XR業務,在內部開啟跨部門調崗。
如今結局,恐怕是雙方都未曾料想到的。
裁員賠償金或超8000萬元 多個子公司蹊蹺更換法人代表
前黑鯊員工陳坤(化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在騰訊放棄收購后,黑鯊內部經歷了幾輪裁員。
2022年8月時,公司尚有1000多名員工;8月底剩余900多人;9月底裁員50%,剩余400多人;11月底,再裁員200多人;12月繼續裁員100多人。
“總共裁員近90%,如今剩余的100多人,為互聯網、職能、營銷等少數部門。”陳坤說。
在1月10日的補償金發放日,大多數員工僅拿到了2000元。只有外設團隊拿到裁員賠償全額的70%。“這是因為外設團隊被賣了,打包賣給了深圳銘源電玩科技股份。”員工透露。
據一名前員工估計,黑鯊科技總計需要支付的裁員賠償金,或超過8000萬元,目前拖欠補償金的人數達500人以上。
盡管如此,不少員工認為,黑鯊應當有能力發放補償金。一方面,公司已變賣了一部分固定資產;另一方面,騰訊曾給黑鯊支付過一筆違約金,金額約為1.7億元。
無法聯系上公司的員工,紛紛聚集在2022年的年會群里討薪:
更有等不及的員工,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了仲裁,目前申請人數已達100多人。某員工透露,上海這邊的勞動仲裁機構,還特意給黑鯊開了專有通道申請。
但最終能否通過仲裁拿到應有的賠償,員工卻感到惴惴不安。
據了解,黑鯊之前成立了子公司上海眾鏈科技有限公司。而上海研發人員的合同,均從南昌黑鯊科技轉到眾鏈科技名下。“這家子公司注冊資金只有500萬,是獨立法人的有限責任公司,所以我們都是申請連母公司一起仲裁。”陳坤說。
更令員工感到蹊蹺的是,上海眾鏈科技的法定代表人在2022年10月份進行了更換,從公司財務負責人吳偉智變為龔立新。
“這位新法定代表人龔立新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之前的企業微信上都沒有這號人。這是為了逃避責任嗎?” 陳坤表示。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黑鯊科技的另一家全資子公司南京雷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于10月份更換了法定代表人,同樣從公司財務負責人吳偉智變為龔立新。
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穎律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員工可以將母、子公司都列為被申請人。
“不過,仲裁委可能在立案審查時有特殊要求,具體得看各仲裁委的情況。關于責任承擔確實要考慮主體變更的原因、是否簽訂協議、協議內容、變更時是否支付經濟補償等多種因素。”
騰訊緣何終止收購?
此前,黑鯊科技的業務共分為手機、VR、外設以及互聯網服務四大塊。如今,手機、VR已經都裁撤完畢,外設團隊被轉賣。僅存的互聯網服務,則因為仍能產生營收,而被保留。
“這是互聯網手機的軟收入部門,比如說通過黑鯊手機下載游戲,就會有相應的收入。用戶通過黑鯊手機充值游戲,也會有分成。” 陳坤說。
騰訊的終止收購,被視為黑鯊大規模裁員的導火索。“我們內部得知騰訊收購取消的時間,是在9月份。”一名員工表示。自此,黑鯊便開啟了多輪裁撤。
據悉,黑鯊率先把手機業務全部裁撤,保留了VR業務線,希望以此尋求新的投資方。直到11月底,或因看不到新的融資希望。最終,黑鯊把寄以厚望的VR業務一并裁撤。
對于騰訊終止收購黑鯊的原因,有媒體報道稱,是由于該筆收購案一直未獲有關部門批準。此前,某接近該收購案的相關人士,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
不過,公司內部也流傳著另一種解釋:“騰訊前期給了黑鯊四個億的資金,沒幾個月就被高層霍霍完了,引發了騰訊的強烈不滿,導致放棄投資。”
該說法尚未得到實際的證實。但有員工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爆料,公司內部可能存在挪用資金的問題。
該員工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提供的黑鯊內部資產系統顯示,一臺型號為opti 7060的戴爾臺式機,原值竟然高達26萬元。一臺戴爾筆記本3410的原值達到8.7萬元。如果系統顯示的價值為真實的采購費用,那么都比實際市場價格,要高出10倍。
倒在VR行業的黎明前夜
作為游戲電競手機代表,黑鯊曾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輝煌時光。
據IDC統計,在2019年游戲手機市場獲得了50%的增長,整體手機銷量超過100萬臺。其中,黑鯊市場份額為47%,占比第一,其次為努比亞紅魔,占比39%。
之后,隨著Realme、小米Redmi、iQOO等品牌的切入,黑鯊科技的市場份額開始被蠶食。Canalys發布的“2018Q2-2021Q1游戲手機跟蹤報告”顯示,黑鯊以13%的份額位列第四。
2022年,游戲手機的市場步入較快的下行通道。游戲調研機構鯨參謀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9月游戲手機累計銷量約320萬件,同比下滑近40%,累計銷量額約為76億元,同比下滑39%。而小米在游戲手機領域以45%的市占率排名第一,黑鯊游戲手機的市占率下降到僅4%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搶占了黑鯊市場份額的小米,卻在其發展歷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8年9月,小米全資控股的天津金星投資公司向黑鯊投入1100萬元,占黑鯊科技21.94%的股份。之后,小米又追加投資。2018年10月,其持股比例上升到46.44%。
據天眼查顯示,迄今小米依然是黑鯊科技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并無變化。
有員工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在確定與騰訊的收購關系后,黑鯊就開始與小米逐步脫鉤。
“黑鯊的所有系統都開始去小米化。甚至手機系統的新版本都已經做好了,只是內測階段未發放。從2022年8月開始,小米就不再對黑鯊的手機系統提供技術支持。”
耐人尋味的是,2022年12月,小米總裁盧偉冰在宣傳Redmi K60系列時,多次強調,電競手機注定要消亡。盧偉冰直言:2023年,用戶已不再需要一部電競手機。
雷軍在小米13系列發布會上也放話稱:“小米13 Pro擁有如此出色的性能,大家覺得還需要電競手機嗎?”
資深游戲行業分析師李文遠認為,現在來看,游戲電競手機確實算偽需求,一方面賽道太窄,另一方面,市場被Steam Deck這些便攜式掌上游戲機所蠶食。
“游戲手機代表的是便攜游戲的市場需求,這是真實存在的需求。但由于利益方太多,無法有效整合,從游戲開發和發行,到硬件終端都沒有統治性的角色存在?,F在,市場已經將視線轉向了掌上游戲機,從GPD,AYANEO、OnexPlayer,直到Steam Deck的出現。”
據了解,Steam Deck自2022年2月正式發售后,曾連續20周蟬聯Steam平臺游戲商品銷量榜TOP1。發售8個月時,出貨量已超百萬臺。
應該說,面對電競手機的落寞,黑鯊并沒有選擇束手待斃。但未曾想,轉型VR的戰略,卻加速了自身的下滑。
“黑鯊在2022年All in VR業務,是一種決策失誤,在投資方止血投資后導致資金斷裂,才產生現在這樣的局面。” 有員工如此認為。
一位黑鯊手機的愛好者也表示:黑鯊的銷量曾多次名列游戲手機第一,如果不是這樣大張旗鼓搞VR,也許還能在手機市場上再撐兩三年。
但從行業發展的大勢來看,黑鯊的戰略決策雖激進,卻不能稱為完全錯誤。
當下,整個行業都在等待蘋果傳聞已久的MR(混合現實)頭顯發布。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MR頭顯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開始發貨。
多名消費電子業內人士此前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紛紛對于兩年內AR、VR設備取得突破性進展,表示了樂觀的態度。
Nreal 創始人、CEO徐馳指出,預計在2024年左右開始見證從2D互聯網世界向3D互聯網升維的過程。
HTC 中國區總裁汪叢青認為: “如果把XR終端類比手機的發展,我們當前處于黑莓手機的階段,而在接下來的兩年,有望進入類似蘋果手機的時代。”
“2024年底,或是AR、VR設備突破基礎限制的時刻。”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高通發布新芯片方案,頭顯設備降低到一定重量,透視沉浸度也能提高。力反饋手套等設備的探索,有望解決手柄操控不方便的難題。”
作為游戲企業的龍頭,并擁有全國最大的社交用戶體量,騰訊亦不會貿然放棄XR業務。有消息稱,騰訊已為XR業務線挑選了新的負責人,或將重整XR事業部。
縱觀大部分行業的發展史,倒在黎明前夜的探索者不計其數。對于真正熱衷于AR、VR的玩家而言,唯有期望自己能堅持到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