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堪稱中國人對一方水土的最高贊譽。進入八月份,巴蜀大地的千萬畝稻田由南至北、從東往西次第成熟,進入豐收季。
數據顯示,2022年四川省糧食產量702.1億斤、全國第9位,油菜籽產量70.8億斤、全國第1位,大豆產量21.1億斤、全國第3位,生豬出欄6548.4萬頭、全國第1位……
有種斯有糧?!疤旄Z倉”稻香撲鼻,背后有川種振興提供的充沛動力。
(資料圖)
糧與種
四梁八柱支撐大發展
處暑前后,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崍市,制種水稻陸續開割?!敖衲炅路葜髿夂蚝?制種水稻的長勢旺,普遍增產。”固驛街道一位制種大戶表示。
作為國家級制種基地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占全國五分之一,雜交油菜制種面積居全國第一,當前正著力推進制種全程機械化。
工廠化育苗、機械插秧、無人機巡田、無人機花時調控、無人機授粉、機械收獲、集中烘干……各地制種大戶用上多項新技術,有效緩解了農忙時節的用工荒,還可以節本增效。
“改變傳統雜交水稻制種的父母本栽培方式,創新采用父母本寬行比種植,在收獲母本的同時額外增加了父本稻谷產值,經濟效益顯著增加?!彼拇ㄞr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四川榮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平帶領團隊在邛崍建設百畝連片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示范效果逐漸得到農戶認可。
穩定的制種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用種保障。四川自古是我國重要糧倉,如今位列全國十三大糧食主產省、四大育制種基地、五大牧區。
有種斯有糧,如何高位推進種業振興,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四川于2023年出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將“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列為十大任務之一,對保護利用種質資源、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強化供種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種業企業作出部署安排。
此外,2018年率先修訂《四川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2019年出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2021年編制《四川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規劃(2021-2035)》;2022年印發《四川省“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2022年印發《四川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3年印發《四川省育種聯合攻關實施方案》;2023年印發《四川省制種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堅行動方案》……
動作之頻足見決心之堅:到2030年選育突破性“當家品種”100個以上,培育大型“育繁推”種業龍頭企業10家,種業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加快打造中國西部現代種業發展高地,為國家糧食安全夯實基礎。
源與種
家底豐厚育出大品種
位于邛崍的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即將建成投入試運行,是全國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楊武云表示,預計能保存150萬份(劑)農作物、畜禽、水產及中藥種質資源,有助于科研人員更好地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創新利用。
豐富的種質資源是四川種業最鮮明的底色。
四川農業種質資源創造三個第一: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已完成162個縣的普查,縣區數全國第一;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9880份,收集數全國第一;巴塘四倍體“甲著”小麥、涼山黑綿羊等9個種質資源先后入選全國十大優異種質資源,入選數居全國第一。
好資源孕育出一系列突破性天府良種。
“宜香優2115”等高產優質水稻進一步鞏固四川三系雜交稻的優勢地位;“川單99”等玉米新品種迅速成為西南地區主導品種;“川麥93”等小麥新品種較好解決了廣適性難題;“川油”系列優質高產宜機收新三系雜交種選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育成世界首個人工栽培羊肚菌品種;“川鄉黑豬”是我國成功培育的首個突破性終端父本新品種;“天府黑豬”實現以四川地方豬遺傳資源為主的培育品種“零”突破;“天府黑兔”是我國培育的第一個黑色中型肉兔新品種;“天府農華麻羽肉鴨配套系”是我國首個麻羽肉鴨配套系;“玉龍一號”烏鱧實現四川省水產新品種零的突破……
翻看《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四川6種農作物14個品種入選。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中,四川6個品種榜上有名。
據了解,四川種業的科研實力雄厚,是種質資源大省,育制種基地面積大,擁有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以及眾多市州農科院。
“針對好品種進行產業鏈的布局延伸和創新推廣,是打造大單品的關鍵。持續針對市場需求選育綜合性狀更優良的品種,還要追求差異化,避免同質化。”四川綠丹至誠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表示。
隨著高標農田建設推進,土地流轉加速,種植大戶的比例日益提升。打造天府糧倉,品種是基礎。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天炬認為:“安全最重要,在品質基礎上提高單產和抗性,提升種植大戶更看重的品種綜合性狀,提供全鏈條標準化生產的解決方案,確保其綜合效益。”
鏈與種
平臺建設鑄就大產業
當然,四川種業的不足仍在。如在基因編輯、分子設計、人工智能等新興育種技術應用上短板明顯。選育品種同質化現象突出,真正突破性品種還較少。
更關鍵的是,種業龍頭企業培育亟需加強,種業市場主體“多、小、散、弱”局面長期未有根本性改變。數據顯示,四川全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僅7家,資產2億元以上僅9家,占比不及全國5%,還沒有種業企業在主板上市。
如何讓四川種企突圍?
組建大公司
去年3月,四川種業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以四川農業農村廳廳屬事業單位開辦的現有16家企業經營性國有資產為基礎組建,注冊資本金達15億元。
不久前,該公司收購西昌科威洋蔥種業有限公司,加快四川省優勢和成長型企業的并購重組步伐,為進一步重塑川種格局打下基礎。
據了解,四川種業集團爭取于“十五五”末進入全國種業10強,旗下培育2家以上科創板上市企業,省內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占有率在40%以上,省內種畜禽市場占有率在20%以上。
打造大鏈條
種業是農業的上游產業,種業振興對農業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作為中國白酒原酒之鄉,邛崍對優質酒糧的需求巨大?!昂眉Z釀好酒,荃銀生物與多家科研單位緊密合作,培育釀酒專用糧品種,用好糧提升好酒產出比例,用種業振興助推邛酒振興?!彼拇ㄜ蹉y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彬說。
據了解,邛崍按照產業建圈強鏈行動要求,緊扣現代種業發展特質,深耕“種源保護利用—商業研發轉化—規模生產推廣”產業全鏈條,努力為種業振興貢獻邛崍力量。
面向大市場
川種曾在長江上下游地區占很大的市場份額,如今迎來復蘇。
李平認為,四川種業在西南地區的品種、營銷及市場優勢仍較明顯,“現在是怎么走出去的問題,怎么走向長江中下游,走向華南稻區,走向東南亞?!?/p>
在李天炬看來,大型種業企業與科研單位深度合作,為研發薄弱、但在細分區域和細分市場有一定推廣渠道的小微種企和經銷商,提供適合區域氣候特點、市場需求的“品種定制”服務,共同打造種業生態圈,串起產業鏈。
搭建大平臺
成都市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是全國首批5個國家級種業園之一,這里每年展示優新農作物品種達數千個,有機會在此脫穎而出的好種子,就有機會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
目前園區已建成“一庫一院五中心”,正加速搭建科研創新平臺,加快產業基礎配套,已引進先正達、荃銀高科等數十家種業及產業鏈企業,加速孵化種業龍頭。
今年六月,園區首家從事生物育種的企業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駐。公司研發團隊負責人馮陽介紹,利用獨創的“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和“自身基因優化育種”等技術體系,開展植物分子育種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服務。
推進種業振興,建設天府糧倉。9月8日-10日,第二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將在成都市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舉辦。
近1600個新優品種田間顯風采,多位院士領銜,數十位專家、企業家參會、數百家企業參展,系列論壇研討和專業活動將展開。第二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期待與您一起感受川種雄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