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系統分析了我國出境旅游市場復蘇、游客偏好和旅游企業的創新行為。報告表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出境旅游損失巨大,出游人數累計減少4億人次以上。盡管沖擊嚴重,但出境目的地依然普遍看好中國出境市場前景,持續為市場的未來復蘇做準備,出境市場主體也“內轉”“外拓”尋求生機。
報告表明,游客信心正在恢復,有信心前往更遠的目的地。受訪者中,期望選擇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以歐美、東亞以及我國港澳臺居多,較2021年有明顯變化。遠程目的地開始進入受訪者的視野,甚至成為優先選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游客的信心正在加速恢復。與2021年相比,歐美作為出境旅游目的地躍居第一位,超過了東南亞和我國港澳臺地區。選擇歐美作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受訪者比例較2021年提高了26%。
報告還顯示,旅游產品的性價比成為受訪者最重視的因素。受訪者出游更重視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為:“旅游產品的性價比”“旅游過程中衛生狀況”“旅游產品的豐富度”“旅游中的人身安全”“購物的便捷性”“當地的文化特色”。與2021年相比,2022年“旅游產品的性價比”成為受訪者最為重視的因素。受訪者對于疫情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對目的地的安全保障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報告還顯示,在疫情沖擊下,眾多從事出境旅游業務的企業危機重重,轉型成為市場主體的必然選擇,絕大多數出境旅游企業為求生存轉向國內旅游市場,探索以品質服務吸引出境“回流”市場業務。在出境旅游企業中,有重點關注國內旅游市場的,有利用優勢資源、在境外拓展業務的,有積極嘗試“旅游+”和“+旅游”多元化模式的,更普遍的是擁抱數字化浪潮、通過數字化賦能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