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資料圖】
加強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探索夜間消費的新業態,不斷創新消費場景產品供給,江蘇全省涌現出的“夜之金陵”“姑蘇八點半”等一批夜間文旅經濟品牌,似顆顆流光溢彩的夜明珠點亮“水韻江蘇”。
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如火如荼
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指南和評價指標。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45個,其中12個已創成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數量位于全國前列。眾多此類集聚區消費市場活躍、業態集聚度高、文化內涵豐富,為促進江蘇文旅消費注入澎湃動力。
日游南京領略人文底蘊,夜泊金陵感受城市璀璨。地處新街口、夫子廟這兩大客流聚集地之間的熙南里歷史文化休閑街區在夜間煥發生機。街區內,戲曲表演、大師工作室、老字號、非遺體驗等多種業態引來源源客流,新落地的“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人頭攢動。暮色降臨,游人乘坐畫舫,領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作為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的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人潮涌動、熱鬧非凡。
在鎮江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古街兩旁綴滿彩色燈籠。走到青石板街中央臨水而建的亭臺旁,游人可觀賞戲曲表演。在臨街的店鋪和沿路的攤位上,精美的手工藝品和誘人的小吃引人駐足。作為首批省級夜間文旅消費示范區,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創新性地將夜演、夜市和夜游融在一起,打造了邊聽音樂邊看風景的夜游路線,并沿路設置特色攤位,為游客解鎖休閑新體驗。
運河兩岸夜色流光溢彩
夜游運河,別有一番韻味。兩岸光影為蕩漾的河水披上一身璀璨華服。集市上的吆喝聲、各色美食的香氣混著晚風,盡數飄進了運河上滿載游客的畫舫。大運河江蘇段位于整條大運河中部,自北向南流經8座城市,縱貫南北790公里。
“梆打三更滿街燈,恭候賓客腳步聲。四更五更買賣盛,十里能聞市潮聲。”流傳至今的民謠道出了徐州窯灣古鎮半夜開張、天明罷市的“夜貓子集”的熱鬧場面。遙想當年,三面環水的窯灣古鎮是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碼頭之一,往來船只晚上停泊早晨起航,“夜貓子集”也成了早期運河夜間經濟的樣板。跨越千年,運河繁華依舊,持續數百年的窯灣“夜貓子集”延續至今,成了古鎮的特色旅游項目和獨特的文化遺存。依據窯灣特色文化,古鎮內打造了窯灣船菜館、窯灣味道特色小吃美食集聚區、龍舟驛客棧等多元商業業態,開發出了沉浸式古運河夜游產品,讓窯灣傳統夜生活煥新顏。
入夜的蘇州,一輪明月與兩岸燈火一同在運河中蕩漾,不動聲色地展現著它的魅力。蘇州依運河而興、因運河而盛,是大運河沿線流經區域多、遺產最豐富的城市之一。蘇州于2021年啟動了“運河十景”建設,其中八景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志性文旅產品,“運河十景”品牌也帶火了一批網紅打卡地。“寶帶串月”“楓橋夜泊”船舫等一批特色人文景觀,將古典元素與潮流文化相融,打造了一道亮麗的城市夜間風景線,在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為蘇州帶來了1781.5萬人次的游客。
夜間文旅消費熱力十足
假日里,常州青果巷變身城市大劇場,實景演出、國樂盛宴、傳統戲曲、老字號市集等精彩活動晝夜不停,讓游客能一邊沉醉于千年古巷的繁華詩意,一邊享受著一站式吃喝玩樂購的煙火升騰。近年來,青果巷持續鋪陳“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運河文化圖景,打造了一批文化辨識度高、休閑體驗性強的文商旅融合新空間,先后被評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在揚州瘦西湖“二分明月”文化和旅游集聚區,夜市的熱鬧氣息也格外濃郁。今年,新版瘦西湖夜市重裝上陣,打造了地攤經濟新模式。整個夜市區域分為酒吧美食區、非遺文創區、商貿區和兒童游樂區。兒童游樂區增加更多互動體驗感強、懷舊互動游戲設施,讓“80后”至“10后”群體均能體驗到童年的快樂。
南京長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區內眾多博物館延時開放,并推出夜游產品。常州環球恐龍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推出光影裝置大戲。徐州的潘安水鎮打造了外環客棧群和內環民俗體驗區、特色小吃區,開發了民俗演出、精品民宿等一系列文旅消費項目……江蘇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內豐富的產品供給,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選擇,讓人文底蘊和現代潮流交相輝映。(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