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漸成熟,AI 已經開始在各行各業發揮價值。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小應用外,依托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汽車也逐漸開始展露頭角,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麥肯錫曾預測,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業生態鏈在 2025 年的經濟規模將達到 1.9 萬億美元,而中國將是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受益對象。
尤其是在當下中國 5G 蓬勃發展的環境中,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然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整體環境利好下,我們也看到國內各行業大廠也都紛紛投身智能汽車行業,加速整個行業的商用步伐。盡管整體進展良好,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智能駕駛的商業化道路仍存在不少挑戰。
今年兩會,不少行業大佬也針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給出了建議。尤其是聚焦自動駕駛的交通安全、技術標準、網絡安全等方面,兩會企業代表提交了多個提案,建議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開辟合規合法安全的路徑。據全球第二大市場調研機構 Marketsandmarkets 預測,至 2027 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 2127 億美元,2019 至 2027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則將達到 22.3%。
此外,據億歐智庫預計,全球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車端系統的市場規模在 2030 年前后將突破萬億元,中國則將憑借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下,國家和企業一定要加大政策力度,推進產業更快速的發展。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也在其提案中建議,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開辟合法化路徑;建立由各級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參與的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推進機制;鼓勵企業加大自動駕駛汽車及關鍵軟硬零部件研發創新,促進自動駕駛汽車普及。
與此同時,針對交通帶來的碳排放問題,李彥宏也發表了看法。他表示,加速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進程,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 等技術,構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統,讓老百姓出行更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目標。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法律法規要走在前面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建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要走在前面。在他看來,現行交通安全法規是基于完全由人駕駛的車輛而設立的,智能駕駛汽車實際應用仍面臨許多合法性難題。
對此,曾慶洪建議,要盡快完善現行交通安全法規,確認 “機器駕駛人”的法律主體資格;加快自動駕駛相關技術標準的編制和發布;完善道路測試相關政策法規。
此外,曾慶洪指出,在保障現有 “單車智能”技術路線的同時,更多支持 “車端智能 + 網聯共享”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鼓勵車輛安裝 V2X 設備并強化其路權,并引導互聯網巨頭等相關資本從基礎消費領域轉投智能網聯等國家戰略科技領域,加快網聯化的發展進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在提案中講到:“我國現行相關法律法規中,產品管理、交通管理、責任界定、保險監管、網絡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部分規定,不能完全適用于智能網聯汽車,存在一些制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 “矛盾點”和可能觸發潛在風險的 “空白點”。”
“我們要在管理方式層面做出改進,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王鳳英建議。
車聯網安全應逐步形成強制性要求
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問題外,自動駕駛汽車的網絡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點。當下,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汽車將逐步從封閉網絡向開放網絡升級,過去智能終端存在的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等安全問題已經陸續出現在智能汽車上,嚴重威脅到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基于此,全國政協委員、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建議,國家加大鼓勵和引導汽車企業,將智能汽車的聯網安全防護體系納入車輛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中;推進智能汽車網絡安全強制測試;加強智能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數據安全的監管,應成為智能汽車網絡安全建設的必要需求。
周鴻祎表示,把網絡安全系統像 “安全帶”一樣列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國家應加大鼓勵和引導汽車企業將智能汽車的聯網安全防護體系納入車輛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中,并逐步形成強制性要求,像汽車安全帶一樣,列為汽車安全的標配。此外,汽車行業應加大網絡安全投入,以安全大腦為核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大數據平臺、安全智能分析平臺、應急響應平臺等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形成智能網聯汽車安全能力體系。”
不僅如此,周鴻祎還指出,要推進智能汽車網絡安全強制測試,并強化智能網聯汽車產生的數據安全監管。建議加強智能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數據采集的監管,禁止采集用戶不知情數據,禁止過度采集超出滿足智能汽車功能的地理環境數據。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也建議:“通過建立準入制度、制定過程審查制度以及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等方式,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安全。”
當然,除了以上建議外,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芯片的研發、供應等問題,代表們也發表了看法。我們知道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當下,兩會代表們的提案建議反映出我們能夠發現產業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有效的去解決,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必將是健康且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