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抗性別偏見?珀萊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
去年的今天,珀萊雅以一支#性別不是邊界線 偏見才是#的廣告片成功破圈,引發大眾的廣泛響應和關注。
而今年的三八婦女節,珀萊雅延續#性別不是邊界線 偏見才是#的核心洞察,繼續聚焦“性別平等”的主題活動。但這次,珀萊雅將呼吁轉化為行動,從指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如何對抗性別偏見?珀萊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你可以是獅子,也可以是玫瑰”
2021年12月,在第五屆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中,合興堂的醒獅少女隊榮獲了賽群獅金獎和最佳鼓樂組合獎后引起了廣東醒獅協會的注意。這支「醒獅少女隊」,有望作為廣州代表隊參與更高級別的比賽。
這是一支“全女班”的隊伍。2019年組建至今,這支女子醒獅隊從6人發展到20人,一年獲獎的數量,比男隊10年獲獎的總數都多。
然而在兩年前,這支隊伍在表演時,遭受到“把女獅隊員換成男獅隊員”的歧視:2019年春節,進行了一個階段舞獅學習的女孩們,帶好醒獅服,練好動作,準備去村里的一戶人家進行節日助興表演。“馬上就要登臺了,我們衣服都換好了。結果教練告訴我們,今天要換男生上了……”村民以“女孩舞獅會影響風水”為由,要求教練當場撤下女孩。
雖然曾被否定,但女子舞獅隊的隊員們沒有放棄,是她們的堅持和對女性平權的追求,才收獲了今天的成績與榮耀。
這次,珀萊雅的主題TVC邀請到女足主將王霜,借這位青年偶像之口來講述廣州白云區人和鎮合興堂的女子舞獅隊的故事。
在這支兩分半鐘的視頻里,我們看到了女子舞獅隊訓練時的艱辛與汗水,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眼里的堅定與熱忱絲毫不輸半分。
“我知道,會有那么一天,玫瑰也可以用來形容男生,獅子也可以用來形容女生......你可以是獅子,也可以是玫瑰。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視頻里王霜的旁白直擊內心,且發人深省。
歷史不僅是“his-tory”,也有“her-story”。在這一刻,女足精神和女子舞獅精神不謀而合,展現了永不言棄的“鏗鏘玫瑰”精神,也給視頻前的我們帶去了更大的鼓舞與感動。
珀萊雅通過展現醒獅少女的故事來展現女性力量,希望以此喚醒每個人心中的獅子,鼓勵女性不給自我設限、抵抗規訓。就像視頻里所說的那樣,我們不要去在乎那些爭議,不要在意性別和邊界,也不要阻止一個人成為TA自己本來的樣子。那些看似高大且不可逾越的性別偏見,不過是紙老虎,不能成為阻擋我們成為獅子的決心。
截止發稿前,珀萊雅#性別不是邊界線 偏見才是#的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達到1.5億,同時席卷公益圈、文化圈、廣告圈等各個圈層,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而深刻的討論。
微博評論截圖
“不是所有在外打拼的「騎手」都是男生”
在線上推出「醒獅少女隊」主題TVC的同時,珀萊雅從自己所在的廣告界出發,聯合美團外賣、快手、小天鵝、Kidsland、Babycare、Maia Active等品牌省視自身,反傳統地展現多樣的「廣告主角中的男女形象」。
比如,力量型廣告或者是運動用品相關廣告中出鏡的總是男性,但肌肉和力量并不是男性的專屬,汗水本來也屬于女性;
比如,社會已經形成了“女孩玩洋娃娃、男孩玩汽車”的刻板印象,但是玩具不分性別,不需要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看法,也更不用顏色給孩子設限;
比如,我們常常看到風里來雨里去的外賣騎手都是男性,默認干體力活的總是男性,但并不是所有在外打拼的「騎手」都是男生,女性也在勇敢拼搏著;
同樣,工程師、科學家、程序員這些職業也不是男性專屬,洗衣服或者燒飯等家務也并不僅僅是女性的工作。珀萊雅與合作品牌聯合發問,共同揭露廣告中隱藏的性別偏見。珀萊雅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熱門城市的重點地標商圈投放了這組廣告,以期能觸達到更多的人們,引起更多的思考與討論。
此外,珀萊雅還與文化IP「西安方所」共同推出主題書單并向公益組織捐書,呈現文學作品中“多樣化的女性和男性形象”:
· 《異見時刻: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新版)》
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異見時常帶有“理所應當”的確信,公正“理所應當”得到實現,偏見“理所應當”接受摒棄,女性“理所應當”成為她想成為的一切。當不同尋常變得司空見慣,當所有異見都得到有效公正的對待,我們會想起曾經有一位巨人,她在通往生命真諦的道路上邁出過堅實的一步。
· 《刻板印象》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而刻板印象和負面標簽明顯限制了我們的表現。本書深入剖析了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展示了小小的標簽如何發揮了強大的力,最后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應對計劃,幫助你打破偏見,拒絕標簽化。
· 《遜色:科學對女性做錯了什么》
誰說女孩就只能去做文職,男生就該去學理工科?這本書從人類學、演化史、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角度,科學地打破某些根深蒂固的傳統偏見。
這份主題書單共收錄了50+圖書,主要分為“她們的傳奇”“人人都是偏見的受害者”“女性主義”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性別意識的“兒童讀物”四大主題。書單從歷史、社會約定俗成、職業等角度講述了社會中的“性別偏見”,但同時也展現了很多與偏見斗爭的偉大女性的經歷,希望借助榜樣的力量給年輕人以鼓勵。
“我們如何展開性別教育?”
有科學研究表明,6歲的女孩已經形成了與智力有關的性別刻板印象。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學校、社區還有社會都對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施加了影響。
對此,珀萊雅推出紀錄片《一樣的天空》,深入青少年課堂推出一堂「性別教育課」,希望以青少年的社會性別教育為切入點,通過教育的手段傳遞性別平等的理念。
在紀錄片中,老師拋出問題,讓孩子們寫下女生和男生的三個特點,同時再通過反問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像聰明、強大這些特質并不是某一類性別的專屬。
在性別教育中,性別平等、性別角色和性別刻板印象都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孩子的成長不應被規則設限,被偏見束縛,而應永遠保留自由的想象。
最后的最后,珀萊雅還與三聯生活周刊深入探討了性別偏見如何產生,以及又是如何形塑人們的行為。
文章以一些女性的親身感知為例——女性總是默認要為了家庭犧牲事業,而男性則是承擔家庭經濟責任的主體。但這些性別氣質實際上是后天被塑造出來的,包括“女生學不好數理化”“男生不能哭”等等,但其實男女的大腦從先天來說基本沒有差異。
擺脫性別刻板印象是條漫長的道路,需要從制度、文化思維、社會觀念等方面去改進女性受歧視的現狀。
珀萊雅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性別不是邊界線 偏見才是#話題的討論中來,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關注性別偏見的話題中來,消除固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對性別話題有更多的討論和思考。
“如何對抗性別偏見?”在發聲的同時,珀萊雅也給出了答案,通過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品牌形象和影響力的提升,與消費者建立了更深層次的連接。
婦女節的設立初衷是號召女性意識的崛起,提倡性別平等。實際上,性別平等是對男女雙方都有利的,這不只是為女性爭取權益,也是解放被刻板印象束縛的男性。對于“性別偏見”和“性別歧視”這些話題的探討會在每年三八婦女節被放大,但一時的情緒,解決不了長期形成的社會習慣與風氣。
我們不止想要消滅“性別偏見”,還要從根源上消除“我們與性別偏見的距離”。珀萊雅品牌連續的發聲與實際行動為打破性別偏見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力量,但如何構建好這背后的“村落”環境,卻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