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協辦的2025汽車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在重慶金融會展中心舉辦。本次論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汽車新未來”為大會主題,作為2025 汽車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重要分論壇之一的“供應鏈新質生產力決勝全球汽車競爭下半場”同期召開。行業專家、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聚一堂,圍繞產業政策、實踐經驗、前沿技術等方面,深度解析中國汽車供應鏈在全球競爭中的新質生產力優勢和未來發展之道。
“供應鏈新質生產力決勝全球汽車競爭下半場”論壇現場
新之道:攜手合作重塑供應鏈生態
發展汽車供應鏈,源頭在“新動力”——
產業發展與政策環境優化始終保持著良性互動的共生關系。無論是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加強(新能源汽車)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還是支持整車企業踐行“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承諾,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以政策效力激發更大推動力,推動汽車供應鏈生態自我迭代。
中國汽研也參與各項標準化工作。一方面,累計牽頭和參與制定國標/行標280余項,覆蓋材料環保性、電子電器EMC、零部件異響等關鍵領域;另一方面,為超百家供應鏈企業提供前瞻性標準預言和培訓服務。
發展汽車供應鏈,關鍵在“新模式”——
近年來,汽車供應鏈配套的整零關系正在從“供應”轉向聯合開發。比如,賽力斯與延鋒、文燦和寧德時代攜手,創新“廠中廠”深度合作模式;車企與芯片廠共建實驗室,與華為共同定義各種“界”車型等。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供應鏈體系總經理石增超認為,如今,汽車供應鏈演變為“車企+ICT企業+芯片商+能源服務商”等多主體參與,專業分工又合作的融合網狀結構。“采用與供應鏈伙伴開展技術聯合創新、聯合開發的模式,可以實現產品輕量化、集成化,強化技術護城河。”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安民指出,汽車供應鏈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重構,需以新質生產力打造韌性更強、創新度更高的供應鏈體系。中國汽研將通過共建關鍵資源保障平臺、打造綠色循環品控生態、深化全球技術協同,助力產業鏈升級。
長安汽車采購中心總經理毛瓊林同樣認可“形成共享共贏生態合作圈,推動多元化合作 模式落地”的新模式。他認為,中國汽車目前正處于推動供應鏈端從“單一買賣向多維合作”供應關系變革的階段。
發展汽車供應鏈,核心在“新技術”——
“汽車行業核心技術的創新聚焦于電機、電池、電控‘三電’系統,構建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大開介紹,2019年起,以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智能化邁開跨越式發展步伐,我國汽車產業進入全面智能化時代。目前,新能源“三電”、車規芯片、智能底盤、智能駕駛軟件正引領產業變革。在汽車新質生產力整體行業躍遷的背景下,為汽車零部件自主創新提出寶貴的經驗和路徑。
質之度:價值躍遷定義產業新未來
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不僅是因為能更便宜地生產,也因為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產。而這源自穩固的制造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下一步如何“進擊”?原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嚴馮敏認為,在拉長現有長板的同時,需要補齊品質短板。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但用戶滿意度指數持續下降問題也日益凸顯。“用戶對于質量的個性化需求未得到滿足是主要原因。”嚴馮敏說,因此,下一步發力重點要從“有不有”轉向“好不好”。
嚴馮敏建議,汽車供應鏈行業應嚴格落實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圍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開展多層次質量提升行動。
首先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將其貫穿于供應鏈各環節。其次,要抵制低價低質“內卷式”競爭,營造以質取勝的市場競爭環境,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此外,應完善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基礎設施,強化質量管理,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質量等不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落后產能。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零部件事業部總經理周建文認為,未來,汽車零部件質控將著眼于供應鏈協同質量升級、新材料新工藝的質控創新、智能化與自動化深度滲透和應用。其中,在打造全鏈條質量防火墻方面,針對原材料端,依托 CAEMS系統實現精準管控;針對零部件,應用中國汽研自研智能診斷裝備進行深度檢測;針對整車端,借助AI視覺監測技術嚴格把關。
發展企業供應鏈,“鏈”上創新層出不窮。在主題研討環節,巨灣技研CEO裴鋒,華友循環戰略部部長肖巍,超聚變數字能源科技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總裁程肇,北斗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劉蕊磊,武漢芯必達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云鬲,法士特集團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陜西賽特智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立明、明珞裝備市場總監梁音通過主題發布等形式,就供應鏈新質生產力如何發揮作用支持產業發展,以及如何在下半場答好供應鏈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命題,分享前沿技術成果轉化、探索應用場景的寶貴經驗。
聚力同行,合舟共濟。中國汽車產業一個個“鏈”上的突破,讓“供應鏈”變成“協作鏈”“創新鏈”,持續裂變;深度融合,合作共贏,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產業生態定將助力汽車產業“駛”得更穩更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