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演進,并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經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日前舉辦的2021上海在線新經濟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表示。
“技術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何偉表示,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成為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一方面,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融合、迭代升級中釋放出巨大的“技術紅利”;另一方面,敏捷應對不確定的外部沖擊成為企業的迫切訴求。供給體系需要更快地適應需求變化,對新技術的融合應用提出了新要求。
數字化消費、數字化生產等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層出不窮。電子商務、遠程辦公、線上娛樂、智能物流等無接觸經濟形式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加深。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等模式創新成為制造業轉型的重要引擎,應用場景由點及面,由銷售、物流等外部環節向研發、控制、檢測等生產制造內部環節延伸;應用范圍逐步擴大,應用行業逐步覆蓋原材料、裝備制造等3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
數字經濟成我國經濟增長關鍵支柱
何偉表示,從發展態勢看,數字經濟正步入加速發展階段。通過對全球4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測算發現,數字經濟規模同比增長3%,高于同期- 2.8%的GDP增速,占GDP的比重約為43.7%,呈現出強勁韌性。其中,美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遙遙領先,接近13.6萬億美元,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超過60%。
數字經濟也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據測算,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數字經濟在我國整個經濟增長中處于引領位置。從結構看,數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產業化規模達7.5萬億元,占比為19.1%,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比為80.9%。從產業看,農業、工業、服務業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8.9%、21%和40.7%。從區域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等13個省市的數字經濟規模都超過萬億元,北京、上海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5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在線經濟是全球數字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據監測,2020年全球平臺經濟保持逆勢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球市場價值超10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有76家,價值達12.5萬億美元,同比增速達57%。醫療健康領域增長速度最快,增速達716%;其次是在線教育,增速為146%。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市值超1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達197家,價值總量達3.5萬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56.3%。
“數字化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分水嶺。數字巨頭的價值創造能力是傳統巨頭的10倍以上,數字化滲透率高的行業,生產效率高,利潤率也更高。”何偉表示,隨著5G網絡全面建設,5G在工業等重點行業的應用案例越來越多,5G﹢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重點行業的應用創新加速推進、融合應用生態加快形成。工業互聯網推動實體經濟各個領域數字化轉型,裝備制造業成為工業互聯網最主要的應用行業之一,同時,工業互聯網正逐步從工業向采礦、水務、金融等實體經濟領域延伸。未來,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與工業互聯網繼續深度融合,共同驅動工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步入加速上升期。
從戰略部署向政策落地加速推進
從政策角度看,數字化發展正從戰略部署向政策落地加速推進。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已經在全球形成共識,主要國家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紛紛出臺政策,在何偉看來,這些政策主要呈現以下特征:一是更聚焦提升和鞏固科技創新全球競爭力,加大面向未來科技的先行投資。二是更注重數字基礎設施的普及和優質化發展,網絡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各國都在加快5G、光纖建設。三是更關注以數字經濟關鍵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重塑,推動產業鏈多元化發展。四是更重視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德國、日本等國紛紛出臺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行動計劃。五是更強調數字化和綠色化協調發展。
近年來,我國通過一系列戰略和政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何偉表示,從政策中可看出新的發展趨勢:第一,更注重數據要素價值,構建更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第二,更注重創新引領,提升數字經濟的自主性和韌性,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強化長板、補齊短板,布局前沿技術,提升核心產業的競爭力。第三,更注重融合協調,同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數字經濟進入擴展階段,全方位、體系化推動實體經濟轉型是核心特征。第四,更注重綠色高效,加快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IT、CT、OT技術融合,構筑更先進、更包容、更綠色的基礎設施。第五,更注重普惠共享,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推動文化、教育、醫療、社區等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讓人民群眾共享技術進步的成果。第六,更注重公平開放,打造安全有序的數字治理體系,既要重視生產力創新,也要強調生產關系的調整,營造更好的數字營商環境。
近年來,絕大多數省份出臺了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促進條例、實施方案。如北京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上海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特色鮮明的地方政策將推動數字化產業生態聚集,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