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金融短信營銷騷擾過嗎?是不是苦各類騷擾信息已久?
臨近“雙十一”促銷季,針對消費者反映的營銷短信擾民問題,監管對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多家電商平臺企業,以及相關基礎電信企業和短信息服務企業,正式提出相應規范指導。
消金類垃圾信息激增
“恭喜!首期免息券已發送到您的**賬戶,最高可減免500元利息”“您已獲得20元話費券領取資格,完成**試借,獎勵實時到賬,僅限通過此鏈接參加”“**邀您共享雙十一預售盛典,點擊跳轉鏈接”……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手機就收到了各類電商平臺以及互聯網平臺的營銷短信,一般都是結合“雙十一”大促,以利息減免、活動禮券等,吸引用戶點擊鏈接的方式參與。
另據工信部官網披露,近年來,“雙十一”促銷期間的營銷類垃圾短信投訴呈現集中爆發現象,電商平臺的相關投訴占比高達九成,且衍生出大量相關消費金融類垃圾信息投訴。特別是平臺“默認”注冊用戶同意直接發送促銷信息,平臺商家利用平臺規則漏洞發送營銷短信等問題較為突出,明顯侵害消費者權益。
除了電商領域外,針對目前市場上的短信營銷亂象,一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其實不少金融服務類機構和互聯網平臺也存在相關問題。一般都是未經用戶允許,擅自發送推廣短信。更有甚者掌握用戶注冊信息,未經用戶授權,就將用戶定位營銷目標,既破壞了隱私規則,又對用戶造成了營銷騷擾。
此外,一從業人士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確實有不少平臺在金融短信營銷過程中,存在用戶隱私信息的傳輸及共享不規范,甚至在話術上存在夸大嫌疑等情形。
目前,不管是對機構還是消費者來說,短信營銷已非常普遍,但要注意的是,未經允許短信營銷,對用戶也易構成騷擾,甚至會被詐騙分子利用,偽造電商短信來實施詐騙,不少消費者也直言“真假難辨”。
“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發送短信,既擾亂了電商市場秩序,也有可能在其中發生隱私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廣州數字金融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未經允許發送的營銷短信,容易對用戶造成誤導,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詐騙分子甚至會偽裝成平臺營銷信息,誤導用戶,甚至實施詐騙。
實際上,北京商報記者在多次調查過程中,就發現有不少消費者通過營銷短信下載各類山寨貸款App的案例。這些山寨貸款App產業鏈中,不乏一些專門偽造網貸系統的商家,以及營銷短信群發團體等,主要竊取用戶隱私、販賣用戶數據,甚至假冒知名平臺聯系用戶索要手續費、擔保費等。
監管放話全面自查自糾
針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營銷短信擾民問題,監管正在行動。
據工信部官網,結合“雙十一”促銷季,工信部于10月25日召開行政指導會,規范電商平臺短信營銷行為。
會議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電商平臺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糾零售、金融等相關產品的短信營銷行為,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營銷短信,完善現有短信營銷預案,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告階段工作進展情況。
二是相關基礎電信企業和短信息服務企業要立即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手段,加強短信端口接入管理,規范短信簽名使用,不得接入違規轉租資源,不得擴大簽名使用范圍,通過“回頭看”,推動常態化治理。
三是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要加強垃圾信息投訴受理、線索轉辦及監測分析等工作,發揮“風向標”作用,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報告。
“遏制垃圾信息擾民、營造清朗通信環境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強調,各主要電商平臺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承擔起平臺生態治理的主體責任,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民法典》《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認真履行依法經營電信業務承諾,強化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安寧權。
在業內看來,電商購物節為違規短信營銷的高發時段,工信部此時劃出紅線,將有利于對企業作出有針對性的規范。
正如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當前,被短信營銷騷擾的用戶群體仍廣泛存在,工信部此舉意在強化對電商用戶群體的保護,還線上渠道以清朗空間,也將促使機構更加關注短信營銷相關的合規工作。
盤和林則認為,此次規范營銷短信行為,雖然當前針對的是電商,但未來將進一步增加監管覆蓋范圍,在他看來,此舉也是為了強調電信用戶的知情權,只在授權下才可以發送營銷短信,這將使得營銷短信發送更加透明,也能減弱短信營銷的誤導性。
針對后續治理,盤和林進一步指出,電商零售、金融短信營銷,總體上要從兩方面治理:一方面治理電商,電商要保護用戶信息,不能把用戶電話號碼給平臺商戶,電商也不能未經用戶允許,就給用戶推送零售、金融營銷短信。另一方面要治理電信運營商,電信運營商是短信發送的載體,在當前手機營銷、詐騙短信較為猖獗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應該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違規違法的號碼進行追蹤定性,保持實名注冊,堅決封停違規號碼。
蘇筱芮則認為,后續治理需要從營銷短信發送的前、中、后各流程進行規范,事前加大預防措施,通過制度的設立對違規營銷的各類表現行為進行界定,事中需要加大監測力度,運用科技手段助力違規短信的批量偵測與處置,事后則需要加大對此類違規行為的處置力度,將懲戒措施落實到具體機構與人員。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