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豐收
直播帶貨不僅成就了一批網紅主播,也催生出大量直播數據平臺。
這些直播數據平臺基本都聲稱能夠提供實時直播數據以及主播、商品等各種相關榜單。
不過,直播數據平臺并不是免費送福利,免費的信息很有限,所以重度使用者大概率是需要充值的。
這就是直播數據平臺的盈利模式,但是這里面有一個核心問題:數據從哪來的,又合法嗎?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一家名叫“胖球數據”的直播數據平臺,就因涉嫌用爬蟲竊取直播相關數據被一鍋端,團隊23人全部被抓獲。
那么其他直播數據平臺又是如何獲取數據的,有沒有受到負面影響,或有所行動?
胖球被某購物平臺舉報
被抓時已倒賣數據獲利40余萬元
23人被抓獲
據報道,最先是某購物平臺工作人員發現,直播間里存在異常訪問的情況,會出現瞬時流量激增的情況。
后來警方進一步確認,是有人在直播期間通過爬蟲竊取相關數據,進而引發的異常情況。
而且這還不是個例,在許多直播平臺的直播間里,都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異常流量還都導向同一個網站。
這個網站就是胖球數據。在網站上,數據被經過一定處理后開始對外出售。
據報道,9月15日,警方正式收網,將以王某漪、楊某寧和楊某為核心的團伙23人全部抓獲。
據交代,胖球利用“爬蟲”竊取數據后倒賣獲利40余萬元。
而用戶很難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在胖球團隊被抓后,胖球數據就開始出現問題,先是卡頓,后來干脆無法使用。
網站提示,“后端服務器出現故障,請聯系管理員處理”。有網友表示客服也無法聯系上。小程序也無法使用。
不少用戶到胖球的官方微博下留言,質疑胖球已經跑路。
事實上,胖球的微博最新的一條還是去年12月份發的。
此外,胖球的微信公眾號更新也停留在9月14日,也就是團隊被抓的前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中還指出王某漪、楊某寧和楊某此前曾合伙多次創業,但因經營不善沒有賺到錢,最后才想到倒賣數據。
這不僅讓人唏噓,曾經連續創業者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胖球曾獲得兩輪數千萬融資
創始團隊曾多次創業
高管團隊是電商平臺“達令”原班人馬
據天眼查數據,胖球數據的運營公司是北京七彩煥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
可以看到,王某漪是公司的大股東,持股近70%;楊某和楊某寧分別出現在股東和高管行列。
“經營異常”一欄顯示,因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該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聘信息”一欄中,還緩存有此前該公司的招聘信息。招聘的崗位有大數據工程師、爬蟲開發工程師,薪資也不低,基本是月薪2萬起步。
而王某漪、楊某寧和楊某此前的創業經歷就藏在“融資經歷”的相關報道中。
據天眼查數據,2018年5月,胖球完成近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胖球并不是一家直播數據平臺,而是定位為積分式閑置交易平臺。簡單理解就是,用戶通過胖球小程序交換閑置物品。
我們目前還能搜到相關的小程序,不過早已經沒有人運營,頁面一片空白。
2018年8月份,胖球再獲得近千萬的A輪融資。至今啟明創投的官網上,投資企業名單中還有胖球的身影,介紹也是此前的閑置交換小程序。
至于胖球是什么時候從閑置交易平臺轉型為直播數據平臺,我們很難查到具體日期。
不過,胖球數據的微信公眾號是在2019年9月份注冊的。
在公開報道中,對于創始團隊曾有這樣描述:胖球團隊方面,創始人王某漪是原達令CEO、聯合創始人楊某原達令副總裁,技術合伙人楊某寧原阿里巴巴系統專家、達令技術總架構師。
所以,在胖球的兩次創業前,他們還是工作伙伴。
公開資料顯示,達令APP于2014年上線,是一款跨境電商APP。從2014年到2017年曾獲得6輪融資。投資方不乏紅杉中國、IDG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鹿晗還曾擔任達令的董事,也曾為其做宣傳。鹿晗曾發布一條“嗨,達令” 微博,引發巨大轟動。
從下面這張工商變更記錄中,我們能看到鹿晗正式退出了董事行列,不過這也是王某漪第一次出現在工商信息中。
可以看到,王某漪的身份是經理,這與上文中提到的“原達令CEO”也吻合。
種種跡象來看,王某漪、楊某寧和楊某算是多年一起工作的伙伴。從這幾家公司的融資額來看,也還算有點頭臉的公司。
他們也在這些公司里擔任過高級崗位,可以推測學歷也不會太低。
可以猜想,當王某漪、楊某寧和楊某選擇獨立創業后,才發現賺錢不是件容易的事。
盡管胖球已經獲得兩輪上千萬元的融資,他們還是想在直播的大風口里試一試,選擇了直播數據這個入口,但可能并不知道爬蟲抓數據是違法的。當然不只他們,還有很多創業者在直播行業里“奮斗”。
當然,胖球數據的陷落也讓我們更加關注直播數據平臺的數據來源問題,胖球只是一個個例嗎?
胖球只是個例?
其他直播數據平臺這樣說
目前,直播數據平臺多如牛毛,僅筆者了解的就有飛瓜、小葫蘆、知瓜、優達人、千瓜,以及新榜的新抖、新快等。
那么其他直播數據平臺的數據來自哪里?胖球被抓對行業又有什么影響?
從理論上講,無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直播平臺的官方API獲取數據,另一種就是爬蟲了。
但是,在各個直播數據平臺的網站或APP上,我們并不能找到其對數據來源的詳細說法。
大部分平臺對于數據的描述無非就是“實時監控全網數據”這樣的模糊描述。
三言財經咨詢了幾家直播數據平臺的工作人員。
先說結果,幾家平臺都聲稱自己的數據是合法的。
飛瓜數據稱,公司是合法經營,沒有做違法的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過就是否也使用爬蟲的問題,對方稱并不太懂。
新榜數據方面則稱和各個直播平臺是有合作的。
小葫蘆相關人士表示,胖球的事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一切正常。此外,他還表示小葫蘆的數據都是用的平臺提供的接口,沒有使用爬蟲。
千瓜數據則稱,產品內的數據都是基于官方目前已公開的數據做同步的。但對方沒有回答具體的獲得方式。
胖球被抓有啥影響?
有平臺已轉型
所有內容近期全刪完
此外,不知道是否受到了胖球一事的影響,但三言財經發現,有個別直播數據平臺確實有了一些不小的改變。
三言財經曾經使用過的優大人平臺,已經完全拋棄了直播數據的業務。
優大人官方小程序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優達人的官方微信號也沒有小程序的入口。
現在公眾號菜單欄全是關于社交電商的內容,完全看不出這曾經是一家直播數據平臺。
另外一家直播數據平臺也似乎進行了一次大變臉。
要不是筆者曾經關注“知瓜數據”,很難認為這是一家直播數據平臺。
目前,知瓜公眾號似乎已經轉型,同樣沒有提供任何數據的查看途徑。
此外,知瓜公眾號刪除此前發布的所有內容。我們能夠看到最后的推送日期是10月14日,距離現在不到2周。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知瓜的每次推送都有一條“直播行業數據報告匯集”。
知瓜的官方同樣也沒有了關于數據和報告的相關內容。
如果是新的關注者,你看到的畫面就是這樣。
先拋開可能存在的竊取數據不說,即使都是合法從各大直播電商處獲取數據,直播數據平臺的盈利模式也很簡單,那就是賣會員。
這個模式太容易復制了,沒有什么壁壘。胖球的小團隊也能把數據整理的像模像樣。
我們再看看市面上多如牛毛的直播數據平臺,他們真的賺錢?
胖球數據從2019年9月就開始賣會員,到被抓時才獲利40萬。
胖球爬蟲一事也許是個例,也許可能大規模存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無法做出判斷。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直播數據平臺可能會迎來一波轉型潮。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三言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