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3月15日,據央視315晚會節目曝光,新日、小牛、哈啰、綠源、金箭、歐派、臺鈴、騎安達、小刀、綠能等電動自行車經銷商與生產廠商企業存在生產、銷售不合規電動自行車行為。
這些行為主要是指其生產、銷售的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5到40公里左右,這一時速超過了2019年4月國家出臺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簡稱“新國標”)。新國標準規定國內電動自行車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
據央視報道,多個品牌的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銷售人員均表示,通過廠家提供的解碼器,電動自行車均可以解除時速25公里的限制。雖然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速度有明確的限制,但是他們可以在車輛上牌以后利用技術手段解除電動自行車速度限制,操作只需要45分鐘。
“我們有一個解碼器,解碼之后它就解除限制,原來它是國標的,只能騎25(公里/小時),解完了之后他就可以騎快了?!惫妱幼孕熊噷Yu店銷售人員在央視調查中表示。
此外,為了應對交通管理部門的檢查,這些電動自行車更改的只有實際速度,其儀表上顯示的最高時速則不會超過25公里。有電動自行車銷售人員在央視調查過程中表示,自己手中的解碼器便是廠家配送的,其目的便在于滿足部分顧客提高電動自行車速度的需求。
截至目前,小牛電動對3·15曝光的違規提速問題作出了回應,其表示,“我們內部正在核實,有消息第一時間同步”。經濟觀察網記者撥打哈啰電動車相關人士的電話進行咨詢,截止發稿電話無人接聽。其他電動自行車廠商尚未對央視報道作出回應。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新國標除了規定電動自行車的時速,還涉及整備質量、電機功率、蓄電池電壓等標準。其中,電動自行車需具備腳踏騎行能力,整車質量(含電池)禁超55千克,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伏。
按照新國標,當前中國3億多輛的兩輪電動車存量中,大約70%不符合規定。為此,全國多地為超標車設置了過渡期。而各地出臺的過渡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至2023年。例如,北京地區過渡期在2021年10月31日到期。山東、江西、安徽等地則會在2022-2024年結束過渡期。在過渡期結束后,不符合相關規定的電動自行車將不允許上路行駛。
除了違規提速引發道路安全事故,電動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頻頻引起關注的還包括起火事故。新國標中要求電動自行車換裝鋰離子電池,但由于有劣質鋰電池流入市場,導致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屢屢發生。
據記者了解,近日,工信部公開對《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訂計劃項目征求意見,意見征求截止日期為3月19日。行業普遍認為,出臺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安全要求非常緊迫,新的電池安全要求將促使電動車鋰電池行業大洗牌。
電動自行車行業有多家上市公司,如美股的小牛電動(NIU.US),A股的新日股份(603787)(603787.SH)和港股的雅迪控股(01585.HK),這幾家公司均是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龍頭公司,且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此前的1月29日,新日股份發布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613萬元~163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577萬元~9598萬元,同比下降84%至94%。
根據小牛電動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9.86億元,同比增長46.7%,公司凈利潤為4760萬元,同比減少18.1%。
根據雅迪控股2021年上半年財報,實現營業收入123.75億元,同比增長63.92%,實現歸母凈利潤5.89億元,同比增長49.21%。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