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1月9日下午消息,近日,馬云連續卸任多家公司實控人,引發市場關注。1月7日,螞蟻集團在官網發布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公告中表示,螞蟻集團將計劃繼續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從而實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過半數。在股東層面,本次調整的核心是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根據螞蟻集團公布的調整后的股權結構圖穿透,馬云的股份表決權從53.46%下降到6.208%,不再是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
本次調整后的完成后螞蟻集團的股權結構
1月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馬云將不再控制君瀚和君澳持有的螞蟻集團多數投票權。同日,恒生電子(600570)也公告,實際控制人權益發生變動,變動后公司實控人將由馬云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與此同時,螞蟻集團間接持股5.54%的金橋信息(603918)也公告,馬云已不在公司擁有權益。上述這些變動都與1月7日螞蟻集團股東投票權的調整有關。
(資料圖片)
“主心骨”消失,釋放何種信號?
去年7月,華爾街日報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馬云多年來一直在考慮通過降低投票權放棄對螞蟻的控制權,這一計劃一直沒有實施,是因為不希望相關變化影響螞蟻上市。而螞蟻上市暫緩,為馬云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契機。
通過此次股權變更,多方共同控制會比單一股東控制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規范,各方股東可以共同決策,避免了“一言堂”的風險,有利于螞蟻集團的長期穩健發展。
螞蟻的整改,到哪一步了?
螞蟻集團在宣布馬云讓出控制權時重申,將專注于業務整改和優化。事實上,整改的流程已持續兩年,當年對螞蟻的整改要求如下:
一是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支付方式上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糾正在支付鏈路中嵌套信貸業務等違規行為。
二是打破信息壟斷,嚴格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要求,依法持牌經營個人征信業務,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則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保障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
三是螞蟻集團整體申設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監管,健全風險隔離措施,規范關聯交易。
四是嚴格落實審慎監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認真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控制高杠桿和風險傳染。
五是管控重要基金產品流動性風險,主動壓降余額寶余額。
據悉,螞蟻集團公布的整改包括以下內容:
1、并切斷引導用戶使用貸款等更有利可圖服務的“不當鏈接”。
2、成立一家消費金融子公司,并在同年投入運營,但新規定限制了其放貸能力。
3、與銀行聯合發放的消費貸款業務從借唄和花唄品牌中分離出來。螞蟻集團持有消費貸款業務50%的股份,據計算有能力發放大約4000億至5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
這些整改符合央行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2019年7月26日,央行官網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提到,非金融企業、自然人實質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并達到一定資產門檻的,應當設立金融控股公司。螞蟻集團旗下貨幣市場基金余額寶管理的資產較兩年前下降大約36%,至7590億元(約合1110億美元)。余額寶曾是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
要上市,還有多少估值?
隨著股東投票權調整一事公布,關于螞蟻集團重啟上市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針對上市計劃,1月8日,螞蟻有關人士回應媒體稱,目前螞蟻仍專注于整改和業務升級,沒有啟動上市的計劃。
隨著螞蟻集團股權變更,引入多名獨立董事后公司的治理水平得到提升,為螞蟻集團成為上市公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馬云還是螞蟻實控人的時候,監管擔心以“一己之力”做出不利于公眾股東的事,隨著馬云退出實控人,螞蟻集團重啟上市似乎已無任何障礙。
在2020年準備上市時,螞蟻集團的估值曾高達2800億美元。但是在經過整改后,它的估值已經大幅下降。富達投資去年將螞蟻集團的估值從IPO暫停前的2350億美元下調至700億美元。貝萊德集團將其估值下調至1510億美元。普信集團將其估值下調至1120億美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關鍵詞: 螞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