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半佛老師,是一個每天都在鏡子前給自己磕頭的硬核男人……”
事實證明,半佛仙人的確是個硬核男人。
(相關資料圖)
從2018年底開始半佛仙人的公眾號開始高頻率更新,B站從2019年底。
按照他自己的回憶,這幾年間他僅在感染新冠的時候停更一周,這也是他最長的“假期”。
除了高頻,他的內容輸出也以硬核著稱。無論是咖啡奶茶,還是汽車家電,甚至連美國總統和內娛飯圈他都能輸出一整套干貨知識點。對于“術業有專攻”的創作者來說,半佛幾乎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究竟是幸運還是暗有玄機,藍鯨記者與半佛仙人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講述了5個關于內容行業的真相。
爆款本身的數據門檻沒有提高,但制造爆款的門檻提高了
內容行業就像一場沒有截止時間的“大逃殺”游戲,誰能率先制造刷屏爆款誰就能獲得進入下一階段的入場券。
半佛仙人進入“游戲”后不到很快就拿到了自己的“入場券”,而且是現象級的。
三年過去了,互聯網內容產業的內卷程度逐年遞增,現象級爆款卻越來越少。爆款內容的門檻提高了嗎?
半佛認為,在談論門檻之前,首先應該區分爆款的種類,“爆款分兩種,第一種是觀點類的,人無我有,人有我騷,代表你與眾不同。還有一種爆款看似數據很好,但根本不是爆款,它只是一個熱點事件,但因為我比別人發的早,或者說我剛好就說出了大家都想說的話,這時候數據很大程度上是新聞事件自帶的數據,并不能算是你的爆款,只是被你‘蹭上了’,這個要分清楚。”
在他看來,爆款本身的數據門檻沒有提高,但制造爆款的門檻提高了。“大家看得越來越多了,以前能作為爆款的選題和角度,放在今天可能就平平無奇。這是制造爆款的門檻高了,但是本身爆款的數據,比如微信的10w+,這個數據是沒有變的,但是你想達成這個數據更難了。”
雖然特定的風口遠去了,但爆款的價值依然在,尤其是對于創作者個人而言,這種價值不僅體現在個人IP的增強上,還體現在變現能力上。
半佛坦言,“現在這個行業即使內容都卷成麻花了,爆款都會帶來極大的增色。講白了,不管是微信的10w+,還是B站的百萬加,只要有一篇就有甲方沖著這一篇來投你,內容依然是杠桿很高的行業”
并非所有百萬粉絲KOL都接不到廣告,純品宣會越來越少
2023年的春天對于KOL來說有點冷。根據《2023內容產業年度報告》,2022年互聯網廣告收入增速放緩,收入增速由上一年的20%下降至2%。
這些趨勢更直觀的反映是以自媒體為職業的KOL因廣告收入下降停更或重返職場,文章《今年,百萬粉的KOL都接不到廣告了》成為了一篇刷屏的爆款,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看格外諷刺。
但半佛認為百萬粉KOL前面似乎應該加一些限定詞,比如領域,“有些領域的博主其實甲方投不進去。假如我是一個美妝或者快消的甲方,我投一些商業、生活、時尚屬性的賬號,我不需要向我的老板解釋我為什么要投這個號,就是單純的有沒有預算的問題。
但是如果是那些定位不是特別明確的,離商業特別遠的賬號,例如泛情感類和成長類的,市場部或者公關部的人就有巨大的說服成本,說服老板為什么要投這個號,為什么不投和自己品牌同賽道的垂類?大家的錢又不是多的花不完。
這就導致很多賬號他沒有機會被擺到甲方面前。這都不是甲方要不要的問題,而是甲方都不知道他。”
廣告主的意興闌珊除了體現在決策謹慎上,還體現在對于品宣廣告的逐步放棄。
據《2023內容產業年度報告》,對比2022年,2023年“既想要傳播又想要轉化”的廣告主增長了32個百分點,廣告主們對KOL營銷的預期目標更加多元。換句話說,品宣廣告的故事不香了,ROI才是廣告主最看重的東西。
半佛認為,未來純品宣的內容會越來越少,“幾十年前歐美廣告最流行的時候,那些4A公司也承認至少有50%的品宣是被浪費掉的,他們只是沒辦法鎖定而已。這幾年看下來,純品宣類一定會繼續下降。”
互聯網上沒有新內容,只有內容的輪回
在經歷三年的快速發展后,知識類中視頻的風潮漸漸退去,不少媒體的相關賬號停更,曾經的現象級UP主數據也不如往昔。
這似乎可以用一句“時代結束了”概括,但同為此類內容創作者的半佛卻說得更直接:“所謂的風口其實只是一個時代的紅利,你有沒有覺得互聯網上所有的內容你好像在十年前全都看過?很多段子是不是你其實都看過,只是被重新演了一次?互聯網上沒有新內容,只有內容的輪回。當時知識類視頻暴漲的時候,只是這一輪翻到視頻平臺了而已。那為什么現在不行了呢?因為能翻的都給你翻完了,下一個平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誕生呢。”
這種觀點對于大多數創作者來說可能稍有冒犯,但是半佛首先冒犯的就是自己,“這其實是個白嫖自己的過程。我們過去寫過的選題和角度太多了,就導致我今天可以拿自己兩三年前的文章稍微改一改再發,這個積累是有意義的。”
GPT沒法解決流量問題,而且它沒我便宜
2023年春節后,AIGC的發展速度仿佛坐上了火箭,已經不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了,幾乎每個小時世界都因AI而產生變化。而根據ChatGPT的特點,文字工作者在這場迭代中或為最大輸家。
因此也有博主預言:“生成式 AI 會逐漸摧毀95%的媒體、99%的自媒體,這是AI帶給媒體領域的變化。這個摧毀的過程不是五十年后,不是十年后,是ING 正在進行時。”
半佛的結論是:“未來新版本不好說,畢竟AI進步是非常快的,當年AI繪畫也是過了某個節點突然就厲害了,只能說目前版本的GPT,不管是3.5還是4.0暫時還踢不翻我,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
“如果你認為GPT3.5和GPT4就可以替代你的文字工作,那說明你吃不了文字創意這碗飯,因為你寫的東西是毫無味道和個性的。AI寫作最適合的是新聞稿和工作匯報稿,這些東西本身就不要求個性,并且大部分都是套話,充滿了規律。”半佛表示,GPT解決的是效率問題,而對于內容市場來說,質量和流量才是判斷的標準,而這兩個問題它都解決不了,對于專業的寫作者而言,寫作本身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真正的挑戰在于選題和角度。
【寫】從來都不難,難的是寫什么。
同時半佛認為內容行業的影響因素除了內容本身外,還有渠道和商業邏輯:“我現在能接廣告是因為我寫得好嗎?不是的。我在早期能殺出來可能是因為我寫得有點不一樣,而到了現在我能接廣告一定不只是因為質量,更多是因為流量。甲方買的不只是內容,更是內容背后代表的流量渠道。這是人工智能現階段解決不了的硬問題,ChatGPT能解決流量問題嗎?并且它很貴的,它沒我便宜。”
我復盤過自己,依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紅
最后一個“真相”有關于半佛仙人自己。
雖然每期視頻都是同樣的聲音,但半佛仙人這個IP背后其實是三個人:運營、內容、商務,大家最熟悉的聲音來自負責內容的“半佛仙人”。
三位創始人都有大廠背景,因此他們整個團隊的運作模式也近乎于一個小型“大廠”。
負責內容的半佛以前有產品經理和風控的工作經驗,在他看來這和現在做內容也是一套邏輯,“以前你去量化一個用戶或者一個黑產給你的損失,是可以算出一個數字的,而現在你是沒有辦法算出一個用戶的價值,它是更模糊的。所以我們在試圖把這樣的價值清晰化,但是確實這個過程沒有那么容易,這個世界就是有太多的不可解釋存在,要學會接受”
但即便如此,半佛仙人依然享受這一切, “我比較幸運,像我現在一篇稿子發出去大幾百條留言就進來了,一個視頻出去幾千條留言,幾千個彈幕就過來了。這個的反饋非常迅速,會給我帶來巨大的樂趣,越做越開心。”
半佛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運氣,“看起來是一種很敷衍的說法,但是我專門復盤過,我甚至專門扒了外面對我的批評也好,分析也好,拆解也好,但我自己真的沒有破解,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認為寫的比我好的人有很多,但他們數據就是不如我,我只能歸結為,運氣好。”
(責任編輯:周文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