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甚至在十幾年,我國居民的投資理財渠道較少,所以很多居民選擇了“有錢就買房”,因為房產投資的門檻和要求最低,并且操作方便。但是隨著現在“房住不炒”觀念深入人心,不少人提出了居民以不熱衷買房的說法,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久前,央行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對于第三季度房價的漲跌預期,28.2%的居民預期“上漲”,50.8%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9.8%的居民預期“下降”,只有11.3%居民表示“看不準”。也就是說,盡管現在很多大城市的房價已經居高不下了,但是看跌房價的人只占少數,大部分居民還是覺得房價“基本不變”或者穩中“上漲”。
此外,央行報告還顯示,49.8%的居民偏愛投資“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等風險性較低的理財產品,20.7%的居民偏愛投資“基金信托產品”,17.9%的居民偏愛投資“股票”。在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的支出項目中,購房占比21%,排在第四;前三位分別是旅游(占比33.6%)、教育(占比29.3%)、醫療保健(占比25.3%)。也就是說,很多老百姓已經不再熱衷買房,他們更注重的是享受生活以及給子女、老人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
可是《2019年上半年居民收入跟消費支出情況》統計數據卻呈現出了不同的數據。此份數據顯示,目前占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最大的還是食品煙酒類,“民以食為天”的觀念還是引領者國人的消費行為。接下來就是居住類支出,遠遠超過其他方面的支出占比。從這份數據看,“具有所處”依舊是當下國人比較向往;而央行報告顯示的旅游教育跟醫療保健類這三項才占20%的比重。
兩種數據差距比較明顯,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針對的人群不同。央行發布的第二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主要針對的是城鎮居民,他們生活水平相對比較高,思想認知也比較高,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們一般都有房子,如果再有購房需求的話就是二次購房,所以,在房產類偏好相對較小一些。而《2019年上半年居民收入跟消費支出情況》則是全國范圍內的統計,包括城鎮和非城鎮居民,它的代表性更強一些。
綜合來看,所謂的國人對房產的熱衷已經消散有些片面了,說熱度減少可能更合適一些。畢竟現在沒有屬于自己房子的人比比皆是,總的來說,房地產市場維持高價的原因還是因為有需求。如果是大家選的話,是選擇買房還是在醫療教育旅游方面投入更大的消費比重,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廣大網友一起探討。